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官兰  李立津 《天津医药》1992,20(7):417-420
对天津市新近临床分离的414株细菌进行了甲氟哌酸(Pflx)和氟哌酸(Nflx)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Pflx对绝大多数肠杆菌和细菌、不动杆菌有良好抗菌活性,抑菌率>90%。对绿脓杆菌、MSSA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抑菌率分别为85%、87.5%、87.5%。对MRSA和链球菌抗菌活性稍差,抑菌率在40%~68.42%之间。Nflx体外抗菌活性和Pflx相似。此外,18例药敏试验耐Pflx和Nflx细菌感染患者,经Pflx治疗,肺化脓症1例显效,余17例难治性尿路感染者1例痊愈、9例显效、5例进步、2例无效。  相似文献   
2.
3.
临床分离多重耐药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假单胞菌对亚胺培能(IMP)、头孢他啶(CTZ)、头孢哌酮(CPZ)和氨曲南(AZ)的耐药机制。以绿脓杆菌标准株PAO1和对照株TNPOO4为对照,应用SDS-PAGE外膜蛋白图谱和β-内酰胺酶测定方法,研究了临床分离的两株多重耐药绿脓杆菌和一株IMP耐药荧光假单胞菌。结果表明:两株绿脓杆菌分离株均缺失了外膜蛋白OprD_2和外膜蛋白E(OprE),并出现了44.7KD的未知蛋白带;两株菌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β-内酰胺酶,其酶活性分别为0.681U/mg和0.6l0U/mg,经IMP诱导,两株菌产酶量未见显著增加;其β-内酰胺酶对上述药物的相对水解率均小于10%。提示该两株绿脓杆菌对上述药物的多重耐药机制可能是OprD_2、OprE的缺失和大量β-内酰胺酶的共同作用结果;其中对IMP耐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OprD_2丢失。另一株IMP耐药荧光假单胞菌出现了OprD_2含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天津市1990年6月~1991年3月新近临床分离的14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其它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显  相似文献   
5.
两株临床分离绿脓杆菌对亚胺培能耐药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外膜蛋白图谱法,研究了两株从天津地区新近临床分离的耐药绿脓杆菌对亚胺培能的耐药机理。在SDS-PAGE蛋白电泳图上,发现两株亚胺培能耐药临床菌均丢失了oprD2,其oprE的含量亦减少,和亚胺培能敏感的标准对照菌3-B和亚胺培能耐药的标准对照菌3-C比较,提示此两临床菌株耐亚胺培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oprD2的丢失。  相似文献   
6.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释放游离内毒素(FLPS)的作用如何,可能影响其临床疗效。本文以微孔过滤和鲎试剂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在体外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同培养,其杀菌滤液中游离内毒素含量。结果表明,在一定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头孢他啶引起铜绿假单胞菌释放游离内毒素的水平明显高于亚胺培南和无抗生素对照组。结果提示,不同抗生素引起革兰氏阴性菌释放游离内毒素的差异应引起重视并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及产β-内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常见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及纸片法测定了197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进行了β-内酰胺酶的研究。结果197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为:伊米配能-西司他丁98%,丁胺卡那霉素90%,头孢他啶89%,头孢哌酮-舒巴坦88%,头孢哌酮86%,妥布霉素81%,其余均<80%。细菌产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大肠杆菌为54%;绿脓杆菌为42%,克雷白菌属为29%,其余细菌均<20%。此外,还发现4株菌产生了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酶。结论伊米配能-西司他丁、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抗菌活性最强,覆盖率最广。产酶株主要分布在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其敏感性明显低于非产酶株  相似文献   
8.
1972年吡喹酮问世,很快成为治疗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首选药。吡喹酮是左、右旋各半组成的外消旋化合物,重庆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拆分合成吡喹酮的中间体而获得左旋吡喹酮和右旋吡喹酮二种光学异构体。左旋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疗效优于吡喹酮,而右旋吡喹酮杀血吸虫作用甚微因此,我们用吡喹酮及两种光学异构体进行了大鼠实验治疗以及在现场采用左旋吡喹酮与毗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进行对比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时天津市新近临床分离的414株细菌进行甲氟哌酸(Pfx)和氟哌酸(Nfx)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并总结了18例感染耐Pfx和Nfx细菌的患者经Pfx治疗的床临疗效。结果显示Pfx对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有良好抗菌活性,抑菌率>90%,MIC_(50)为0.125~1mg/L,MIC_(50)为0.25—2mg/L,对绿脓杆菌有中度抗菌活性,抑菌率85%,MIC_(50)/MIC_(90)为2/8mg/L,对G~+球菌活性较G~-杆菌差,MS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