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方面的新方法和技术,介绍了改良的挂线术、保留括约肌的术式和封堵注入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改良的挂线引流术式仍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主要方法;新近出现的保留括约肌的手术方法为减少肛门功能失禁、彻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提供了可能;封堵填充术因其操作简单、较好的治愈率等特点正成为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70岁,因"双侧腔镜疝修补术后皮肤破溃流脓3年余"入院。患者3年前因双侧腹股沟疝在外院行双侧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术)。术后2月出现左侧腹股沟区皮肤破溃流脓,1月后右侧腹股沟区皮肤出现同样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双侧腔镜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予以换药、抗炎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稍缓解出院,每日每侧流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腹曾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早期用于结核性腹膜炎和肺结核的治疗~([1]),后来将这一方法用于巨大切口疝病人的术前准备~([2])。经过临床实践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术前渐进性人工气腹已成为国外许多学者推荐的复杂腹壁缺损有效的术前准备方式之一,应用越来越广泛~([3-5])。目前国内尚未引起重视,也未见报道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渐进性人工气腹(PPP)治疗复杂腹壁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9例术前行渐进性人工气腹治疗的复杂性腹壁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患者行渐进性人工气腹准备2~3周,在扩大腹腔容量和改善腹壁顺应性后行腹壁缺损修补术。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人工气腹的准备,期间均未发生不能耐受气腹的情况和气腹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未出现疝内容物还纳后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和心肺功能紊乱。 结论术前施行渐进性人工气腹治疗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为复杂性腹壁缺损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围手术期准备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as蛋白特异性的鸟苷酸释放因子1(RASGR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低表达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外科手术获得结直肠癌组织及癌变病灶旁正常结肠组织样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样本中RASGRF1表达水平。根据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成低表达组(阴性或+)和高表达组(++或+++)两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结直肠癌组织中RASGRF1阳性表达率为59.7%(37/62),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96.8%(60/62)(c2=25.046,P=0.000);结直肠癌组织RASGRF1低表达率为61.3%(38/6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41.9%(26/62)(c2=4.650,P=0.031);2低表达组患者38例中女24例(63.2%),TNM分期为Ⅲ-Ⅳ期者28例(73.7%),远处转移者25例(65.8%),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24例患者中的11例(45.8%)、6例(25.0%)和4例(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女)、TNM分期(Ⅲ-Ⅳ期)及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组织中RASGRF1低表达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RASGRF1表达水平较低,TNM分期、远处转移、性别均为RASGRF1低表达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患者切口疝修补术后出现血清肿是非常常见的,约占20%~30%,其中10%的患者渗液量超过50ml。出现血清肿并不一定出现并发症,但血清肿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疼痛不适,尤其是补片感染导致修补手术失败,切口疝复发。对某些患者及时使用细针抽液,甚至是手术治疗都是必要的。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患者胃底折叠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后,出现吞咽困难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吞咽困难出现的原因、时间、处理方式及效果。 结果21例患者中,根据Saeed评分:0分0例、1分2例、2分3例、3分5例、4分11例;出现时间:术后1周内5例、1~2周10例、>2周6例;折叠方式:Nissen折叠15例、Toupet折叠4例、DOR折叠2例;处理方式:药物治疗14例、胃镜下球囊扩张6例、再次手术改折叠1例;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缓解。 结论吞咽困难是胃底折叠术后常见并发症,大部分为轻度、经保守治疗可缓解,一部分中重度吞咽困难需要通过胃镜下扩张,且胃镜下球囊扩张效果明显,球囊扩张失败患者需要再次采取手术改折叠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隐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减少单侧腹股沟疝术后对侧假性复发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 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的2 155 例病人,其中1 105 例病人行开放性疝修补术,927例病人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封闭负压引流(VSD)联合自体富血小板(PRP)凝胶对腹部手术后围术期切口感染及伤口慢性愈合不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加经济和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期间行腹部手术后围术期切口感染及伤口慢性愈合不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是外科手术,但是术后复发或转移的风险无法忽视,根据术后风险评估进行靶向治疗是预防复发或转移的关键。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的因素很多,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核分裂像以及肿瘤破裂被认为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有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F/NIH分级标准、AFIP分级标准、2008年改良的NIH分级标准以及列线图模型。虽然这些评估方法确定了预后危险因素指标和危险程度分级,但是均无法准确地评估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概率,指导临床的准确治疗。因此,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影响GIST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简单准确的临床评估方法,提高复发风险概率预测的准确性,更好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做到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