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卫生经济学方法,对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环卵沉淀试验(COP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3种免疫诊断方法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现场应用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证实了胶体染料试纸条法更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
消灭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措施。要消灭钉螺,首先要查清钉螺。目前,调查钉螺,仍沿用肉眼调查的方法。在当今农村经济体制发生变革的形势下,采用怎样的查螺组织管理形式(以下简称查螺模式),以利于调动查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弥补肉眼调查方法的不足,达到查清钉螺的目的,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农村新形势下查螺组织管理模式的改革,作如下探讨。 一、现行查螺模式的缺陷 目前,各地基本上采用以村为单位组织查螺专业队,由村干部带队,村农村医生担任技术指导,以村自查为主要形式的查螺模式。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这种查螺模式暴露出以下缺陷: (一)查螺经费难筹集。由于查螺专业队伍是由村组织的,一个村在筹集查螺经费上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三峡建坝后长江江苏段水位春季提早升高对血吸虫及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对不同深度水下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及水下钉螺对毛蚴的易感性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水淹深度与水下血吸虫虫卵孵化率及水下钉螺对毛蚴的易感性均呈非常显著负相关。研究提示,三峡建坝后4 月份提早浅水水淹有利于受淹滩上虫卵的孵化及毛蚴感染钉螺。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三峡建坝后长江江苏段水位春季提早升高对血吸虫及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对不同深度水下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及水下钉螺对毛蚴的易感性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水淹深度与水下血吸虫虫卵孵化率及水下钉螺对毛蚴的易感性均呈非常显著负相关,研究提示:三峡建坝后4月份提早浅水水淹水利于受淹滩上虫卵的孵化及毛蚴感染钉螺。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研究--低度流行区的情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是否改变,为调整防治策略和修订日本血吸虫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南京、镇江市各选择1个沿江血吸虫病低度流行村,对村中人群作粪便检查,进行病原学诊断,阳性者为观察对象,做个案调查.对观察对象分别按60 mg/kg或40mg/kg吡喹酮抗虫治疗.治疗6周后粪检复查,阳性者进行第2次治疗.第2次治疗6周后再粪检,体内仍有活卵排出者,结合以往病史和治疗情况,可被认为体内存在对吡喹酮不敏感虫株.结果43例观察对象中,有吡喹酮抗虫治疗史1次者16人,2次以上者27人;中度感染10人(EPG 216~31 2),轻度感染33人(EPG 24~96),第1次治疗使用吡喹酮60 mg/kg 30人,40 mg/kg 13人,复查均未查见毛蚴或虫卵.结论目前,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仍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现场评价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在云南、江苏、江西、湖南和湖北等5个省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11个村作为调查现场.在血吸虫病非传播季节,采用粪检法(Kato-Katz法和/或尼龙袋集卵孵化法)筛选出病人;以吡喹酮40 mg/kg 一次顿服对粪检阳性病人实施抗血吸虫治疗;治疗后6周采用相同方法复查粪便;阳性者仍按40 mg/kg吡喹酮顿服进行第2次治疗;首次治疗后12周,对所有已治者(包括第2次治疗者)进行再次粪便复查.结果在11个流行村共粪检村民4 760人,阳性者584人,其中505人经吡喹酮首次治疗后6周复查粪便, 480人转阴, 治愈率为95.1%;21例首次治疗后粪检仍然阳性者予以第2次治疗.在首次治疗后12周,对所有已治者(包括第2次治疗者)进行再次粪便复查,未发现粪检阳性者.结论尽管在我国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区采用吡喹酮实施大规模化疗已达10余年,但现场至今尚未发现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敏感性下降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通江河道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的应用价值,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对主河道深埋有螺土灭螺,混凝土护坡,支河道持续药物喷洒灭螺,人畜同步查治血吸虫病,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改变人的行为等综合治理措施,观察综合治理对河坡、河滩钉螺消长的影响,对人畜血吸虫病病情消长的影响和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结果 主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1998年为6.26hm^2,82.1%和11.7只/框,到2001年已连续2年查不到钉螺。支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分别从3.95hm^2、83.2%和15.51只/框下降到3.55hm^2、57.7%和13.32只/框;阳性钉螺面积从2.81hm^2降为0。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3.9%(COPT环沉率≥3%)降至2.3%,未检出血吸虫病人及“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血吸虫病畜。接触河水人数从1998年的260人下降到2001年的39人,下降了85.0%。结论 实施通江河道综合治理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病快速诊断试剂盒的优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3,他引:7  
目的 对血吸虫病胶体染料试纸条诊断试剂盒(DDIA Kit)的检测方法作进一步优化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专用仪器定量轩DDIA试纸条,以定量的抗原和染料进行标记。分别对20,10,5μl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将各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进行比较。再以确定的最适血清样本量对一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的自然人群进行筛查并与粪检结果比较,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 用20μl血清样本检测时,急性和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检出率均达到100%(24/24和48/48),健康人的假阳性率为8.0%(8/100),与肝吸虫病人和肺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0.0%(4/2)和65.0%(13/20);用10μl样本血清检测时,急性血吸虫病人检出率为100%(24/24),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检出率为97.9%(47/48),健康人的假阳性率为2.0%(2/100),与肝吸虫病人和肺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2/20)和50.0%(10/20),对低流行区的筛查结果表明,DDIA与18例粪检阳性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4.4%(17/18,与445例粪检阴性者的阴性符合率为87.4%(389/445)。结论 定量制备的DDIA试剂盒在检测血清量为10μl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低度流行区化疗对象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现场观察证明,钉螺在北纬33°15′以北地区生殖腺发育受到抑制,生殖力下降。为探索其机制,本文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与透射电镜技术,对放养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及镇江钉螺的生殖腺作了观察。结果显示:北移钉螺雌、雄生殖腺均萎缩,被空泡样结构取代;糖原、DNA和组蛋白含量减少;CEO、5′-NT、LDH和G-6-Pase活性降低;睾丸内SDH活性增高;精子数量减少,并呈不同程度的变性等。观察提示,北移钉螺生殖腺代谢障碍是导致腺体萎缩。生殖机能减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便民河句容段混凝土护坡后钉螺再现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民河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与镇江市、句容市交界的长江南岸,全长54.08km,是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地区。1980年代,江苏省67%的内陆钉螺和90%的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均发生在便民河流域。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98~2000年对便民河采用深埋有螺土灭螺,4.5~9.2m高程(吴淞,下同)采用混凝土护坡,河床滩地高程降到4.5m,大道河口切滩砌挡墙建货运码头(7.5m高程)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经济效能和综合效益。2000~2003年连续4年未查到钉螺后,2004年后便民河句容段又在河床滩地发现钉螺。现就钉螺再现原因作一分析。1内容与方法1.1概况便民河句容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