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CT和临床的变化。方法 对75例患者术后临床和CT进行不同时间观察。结果 术后一周内86.6%的患者意识障碍和瘫痪减轻,第二周、第三周病情进一步好转,有部分病人因脱水剂减量致头痛、呕吐、瘫痪和意识障碍加重,经脱水调整等治疗后好转,病情的完全稳定需4周后。CT检查:中线结构移位术后第一周平均6mm,第二周9mm,第三周6mm,第四周2mm,4周后大部分中线恢复正常。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可缓解局部压力,但脑水肿过程不可避免,大多持续2周~3周后好转、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高血小板聚集率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54例奥扎格雷80m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天二次;对照组55例阿司匹林50mg,每天三次.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都降低,而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Scandinavian卒中评分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提高,治疗组(9.92分)比对照组(6.87分)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是肯定的,而奥扎格雷疗效更显著,使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截面积测定,对颈动脉狭窄(CAS)与血浆Hcy水平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CAS狭窄率≥30%者43例、〈30%者49例,其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8.83±9.32)、(14.12±7.47)umol/L,P〈0.01;校正已知相关传统危险因素后,与血浆Hcy水平〈15.0ixmol/L者比较,Hcy水平≥15.0umol/L者发生CAS的OR值为3.074。认为血浆Hcy水平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并分析其脑梗死相关传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测定362例急性脑梗死和62例对照组Hcy水平,对脑梗死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血浆Hcy水平(19.95±14.31)高于对照组(11.9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无相关性,回归系数均P>0.05。按Hcy水平分正常组、轻度增高组和中度增高组,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脑梗死有关,但与脑梗死传统危险因素无关,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检测,探讨血浆Hcy水平与TIA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TIA组:系我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TIA患者112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59例,女53例;年龄44~84岁,平均(66.3±9.8)岁;病程2~37 h,平均15 h.(2)正常对照(NC)组: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72名,男38人,女34人;年龄39~90岁,平均(66.6±13)岁.入组者近期均未服用左旋多巴、茶碱、维生素B6、B12叶酸及抗癫痫药物,排除严重营养不良、酗酒、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  相似文献   
6.
自从1881年Fere首先报道典型的偏头痛性卒中病例后,陆续有许多偏头痛性卒中的报道。研究表明,偏头痛和卒中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偏头痛诱发的脑卒中多发生在后循环供血区,以大脑后动脉供血区为多。一般将18—45岁发病的脑卒中称为青年人脑卒中;青年人不具备通常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而在偏头痛诱发下,发生延髓缺血性卒中的病例稀少。现将我科3例偏头痛患者诱发青年人延髓缺血性卒中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传统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12例TIA患者和62例对照者的血浆Hcy浓度,分析Hcy浓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血浆Hcy浓度<10.0 μmol/L组相比,血浆Hcy浓度10.0~14.9 μmol/L组(OR=2.450,95% CI 1.091~5.502)和≥15.0 μmol/L组(OR=5.169,95% CI 2.096~12.746)的TIA风险显著增高.将TIA作为应变量,各种血管危险因素(包括Hcy浓度)作为自变量,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血浆Hcy浓度<10.0 μmol/L组相比,血浆Hcy浓度>10.0 μmol/L组TIA风险显著增高(OR=3.150,95% CI 1.380-7.192).结论:血浆Hcy浓度是TI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的血肿吸收速度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76例脑出血患者分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比较同期的血肿体积变化,水肿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血肿吸收速度,水肿面积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值降低幅度小。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慢与血肿吸收无关,与机体老化及并存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 ,根据脑室出血的部位、脑积水的情况决定一侧或双侧进针 ,术后分次注入尿激酶 10 0 0 0U ,夹管 0 5~ 4h后开放引流 ,平均引流时间 8 5d ,在引流的同时 2~ 3d进行一次脑脊液置换。结果 本组 2 5例 ,治愈 8例 ,显著进步 10例 ,进步 4例 ,死亡 3例。总有效率 88% ,死亡率 12 %。结论 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操作方便、简单、损伤小 ,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临床的变化。方法:对75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进行临床和CT观察。结果:术后一周内86.6%的患者意识障碍和瘫痪减轻,第二周、第三周病情进一步好转,有部分病人因脱水剂减量致头痛、呕吐、瘫痪和意识障碍加重,经脱水调整等治疗后好转,病情的完全稳定约需4周。CT检查:中线结构移位术后第一周平均6mm,第二周9mm,第三周6mm,第四周2mm,4周后大部分中线恢复正常。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可缓解局部压力,但脑水肿过程不可避免,大多持续2~3周后好转,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