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存活心肌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梗死部位存活心肌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 81例Q波型OMI患者行18F 脱氧葡萄糖 (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PET)心肌葡萄糖代谢与99Tc 甲氧基异基异腈 (MIBI)心肌灌注显像 ,以检测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程度。所有患者在PET检查前 1至 4天内记录静态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计算QTd。结果 坏死心肌程度与QTd呈正相关 ,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程度与QTd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5 (P <0 0 0 1)和 0 4 3 (P <0 0 0 1) ,即坏死心肌越少 ,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百分比越高 ,QTd越低。以PET检测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结果为对照 ,用QTd≤ 70ms判断梗死部位存活心肌时 ,敏感性为 82 8% ,特异性为 91 3 % ,准确性为 85 2 %。结论 坏死心肌程度和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百分比与QTd显著相关 ,提示QTd有可能作为初步估测Q波型心肌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程度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6岁,因发作性心悸,胸憋,眩晕二十二年入院。患者自幼体力活动耐力差,易疲劳.活动后出现胸闷、胸痛、头晕、出汗,发作时血压偏低(90~70/70~50mmHg),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临床曾疑为"冠心病,心绞痛"。查体:发育正常,身高159cm.体重52kg。卧位BP106/56mmHg,直立血压130/85mmHg。心率69次/分。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沉、血脂、血糖、抗链"O",K、NS、CI、T3、T4均正常。心电图示:QRSI波群偏小.Ⅱ、Ⅲ导联R波高大RⅠ+RⅡ+RavF/+R1+RavL=6.6T,V3R/S>1,R、5=6mV,R、6=5.6mV,平板…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4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痛5年,持续胸痛3小时入院。5年前曾诊断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成功。9个月前再次出现胸痛,心电图及心肌酶提示:急性下壁再次心肌梗塞(再梗)。给予链激酶静脉溶栓,临床判断再通。住院1周原部位梗塞延展,...  相似文献   
4.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因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IDCM)是一种原因不明性疾病 ,以左或 (和 )右心室的扩张和收缩功能减退为其主要特征 ,是心力衰竭 (心衰 )的常见病因 ,严重危害人类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IDCM的病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探讨的热点。 70年代以后 ,对IDCM的认识逐步提高 ,在IDCM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医学分子生物角度对IDCM病因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作一概述。一、病毒免疫学与IDCM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 ,IDCM的发病与肠道病毒、肝炎C病毒感染和免疫损伤有关 ,但也有研究持否定…  相似文献   
6.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作为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预测中的重要临床指标在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研究 ,国内报道较少。本文通过 139例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随访 ,探讨LVEF与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顺序收集我院 1996~ 1997年住院的OMI患者 149例 ,实际随访人数 139例 ,其中男 12 7例 ,女 12例 ,年龄 2 9~ 74岁 ,平均年龄 5 5 2± 9 5岁。前壁心肌梗死 82例 ,心肌梗死下壁38例 ,前壁加下壁心肌梗死 19例。 139例患者中 ,7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 ,1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扩张 (P…  相似文献   
7.
噻氯匹定致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5 2岁。因发热、咽痛 4天 ,于 1998年 8月急诊入院。入院前 1个月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支架植入术 ,术前开始口服噻氯匹定 (ticlopidine) 2 5 0 mg,每日 2次 ,服药前查血常规 :白细胞 7.6×10 9/L,中性粒细胞 0 .80 ,红细胞 3.5 9×10 1 2 /L,血小板 2 18× 10 9/L;服药后第 2天白细胞减少 (3.5× 10 9/L) ,中性粒细胞下降 (0 .5 1) ,1周后查白细胞 3.7×10 9/L ,中性粒细胞 0 .49;遂将噻氯匹定减量为 2 5 0 mg,每日 1次。服药第 9天 ,出现皮疹 ,口服强的松 5 mg,每日 3次 ,服用 1周皮疹消失。入…  相似文献   
8.
QT离散度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13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记录静态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d,平均随访(25.2±10.0)个月.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临床事件43例,发生率为31%,其中心原性死亡11例,再次心肌梗死10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3例,心力衰竭9例.所有患者按QTd≤70ms和>70ms分为两组,经Kgplan-Meier曲线分析,QTd>70ms组临床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QTd≤70ms组(P<0.01).利用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临床事件为终点时,比例风险比(HR)为2.41(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调整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因素后比例风险比(HR)为2.56(P<0.01).结论QTd在多个潜在的不利于OMI患者的预后因素中,是一个独立预测OMI患者临床事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