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性,23岁,因"发作性心悸11年,加重1年"就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为隐匿性右前游离壁慢旁道介导的房室折返性性心动过速,采用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激动标测逆传A波最提前处,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的干扰素(IFN)-γ影响及对无复流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1 h,松解2 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心肌测定AngⅡ,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心肌IFN-γ的表达,并进行心肌病理染色,计算无复流面积。结果对照组及培哚普利组复流区和无复流区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区心肌组织(P〈0.01),且无复流区AngⅡ含量高于复流区(P〈0.01,培哚普利组P〈0.05),培哚普利组心肌Ang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流区P〈0.01,无复流区P〈0.05);对照组及培哚普利组复流区、无复流区心肌IFN-γ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区(P均〈0.01),且无复流区IFN-γ表达高于复流区(P均〈0.01),培哚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IFN-γ在复流区和无复流区表达明显减弱(P均〈0.01)。培哚普利组与对照组相比,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58%±2.35%vs 37.15%±2.56%,P〉0.05),ANR显著降低(47.36%±4.19%vs 76.54%±4.52%,P〈0.01)。结论兔AMI再灌注后局部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明显激活,AngⅡ生成及释放增加,其增强与IFN-γ升高有关。培哚普利通过抑制IFN-γ介导的炎症反应,抑制AngⅡ生成及释放增加,从而起到防治无复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阻滞位置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32例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阻滞11例、希蒲传导系统阻滞21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两组,18例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14例为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组),比较两组术后QRS宽度、心室电极感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救医疗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19例,按不同转运方式分为急救医疗系统(EMS)转运组与非EMS转运组。比较两组发病呼叫-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发病呼叫-球囊扩张(So-to-B)时间、入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差异,分析不同转运方式发病距离与这些时间的关系。结果 EMS组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分别为60 min、143 min、105 min,非EMS组分别为96 min、177 min、175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与非EMS组D-to-B时间分别为107 min与106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不随着发病距离的增加而延长(P>0.05),而非EMS组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均随着发病距离的增加而延长(P<0.05)。结论运用EMS转运患者不会因为发病距离的延长而增加急救时间,可有效缩短院前急救时间,进而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来随着对室性心动过速机制认识的发展,针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已经成为根治、防止和减少复发的重要治疗方法。随着心脏电生理和标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CARTO和EnSite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技术的发展,发现在室性心律失常成功消融靶点处可见一些特殊电位,可能为致心律失常组织的局部电学标志。本文就该特殊电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希氏束-浦肯野电位20世纪50—70年代,众多学者[1~4]采用微电极同步记录离体灌流心脏保护研究(HPS)多部位或Purkinje纤维-乳头肌标本的单细胞动作电位和双极电图,详细研究了HPS的自律性、兴奋性和前向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50岁,高血压病史7年,最高血压为170/100 mmHg,平时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无冠心病、猝死家族史。表妹有晕厥史,未明确病因。自2011年,反复发作晕厥4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前降支及第一钝缘支50%~60%狭窄,考虑为临界病变。采用药物治疗,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辛伐他汀20 mg夜  相似文献   
7.
希氏-浦肯野纤维系统(His—Purkinjesystem,HPS)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对明确室性心律失常的组织学起源、深入理解其机制和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及对无复流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厄贝沙坦组[3 mg/(kg.d)]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将冠状动脉结扎60 min、松解90 min,制备AMI再灌注模型。梗死前、后和再灌注后用导管法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采用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Ang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厄贝沙坦组虽然能升高兔AMI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复流区中AngⅡ的含量(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厄贝沙坦组可促进AMI后心功能的恢复,减少无复流的面积。结论厄贝沙坦虽能升高局部心肌组织中的AngⅡ水平,但却能有效地减轻无复流区的面积,能有效地防治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3岁,因"反复发作性胸痛3 d,加重3 h"入院。胸痛多于劳累时出现,伴肩背部放射痛,休息后可缓解;入院前3 h突发胸痛,伴肩背部放射痛、大汗,伴恶心、呕吐。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嗜酒史。体格检查:t 36.0℃,R18次/分,P74次/分,BP150/90 mmHg,神志清,精神差,痛苦面容,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界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延迟的高频电位(HFP)防治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36例住院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7例在窦性心律下以延迟的HFP为指导实施消融(HFP组),其中遗传性心脏病5例,冠心病1例;19例在激动标测指导下实施消融(激动标测组),其中冠心病1例,心肌炎1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及安全性。结果 HFP组消融靶点10例位于左室间隔面、2例左室乳头肌周围、2例右室流出道、1例左室后间隔及右室流出道偏间隔部、2例位于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上;激动标测组消融靶点6例位于左室间隔面、10例位于右室流出道、2例位于左冠窦及右室流出道、1例位于右室游离壁。HFP组的即刻成功率为94.1%(16/17),激动标测组为84.2%(16/19)。两组即刻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均无并发症。随访14.6±5.8个月,6例复发,其中HFP组3例,复发率17.6%(3/17),一直服药治疗;激动标测组3例,复发率15.8%(3/19)。结论在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延迟的HFP,在较长的随访期内可有效防止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