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压病或称潜函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caisson sickness),西文俗称bends。是机体从某一气压环境下暴露一定时间后回复常压环境时,因外界压力下降速度太快,使机体内的惰性气体由溶解状态游离为气相,在组织中形成滞留气泡或影响凝血系统,而导致的一种疾病。这是在潜水或隧道高压作业中发生的职业性疾病。早在1869年,潜水医学奠基人法国的Bert曾用低压舱进行动物实验。两年后Moir用大气加压的手段治疗减压病,首次获得成功,揭开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报告了作者培育的近交株SMMC/b(简称b),SMMC/c(简称c)和非近交亲代昆明种(简称K)等3株小鼠血红蛋白(简称Hb)β肽链的结构变化。解链分析表明,K小鼠β肽链有两种类型,1种(Ksingle)与b、c小鼠一样,只有1条β肽链,它们的繁育等位基因型分别为Hbb~(Ksingle)、Hbb~b和Hbb~c;另1种(Kpair)则有2条β肽链,其繁育等位基因型为Hbb~(Kpair)(即Hbb~(Kmaj)/Hbb~(Kmin))。这一事实表明,Hbb~(Kpair)等位基因是由两个连锁基因组成,为两个结构不同的β肽链编码,即βKmaj和βKmin。本文对Hbb~(Ksingle)在b和c株小鼠中的遗传固定的可能原因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5.
自Ranney和Glucksohn-Waelsh发现小鼠血红蛋白(Hb)电泳迁移率的种间遗传差异之后,Hutton等人又证明这种差异与β肽链的结构变化相关联。与此同时,Popp氏还认为,这是由于繁育等位基因(breeding unit allele)Hbb的不同而编码出不同氨基酸序列的β肽链。这些发现与见解为后来用Hb做模型蛋白,研究近交系小鼠的遗传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验根据。通过遗传标志蛋白的结构分析,建立具有特征性标志的肽段图谱,能有效地窥测相应肽段基因的表观特征,为研究者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遗传参数。本文报告上海地区6株BALB/c系小鼠Hb基因肽谱和遗传特性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三代SMMC/B小鼠珠蛋白β肽链结构分析与遗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
等电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简称IFF)也称等电点分离。自1960年代初,瑞典学者首次合成两性载体(商品名称有Ampholine和Pharmalyte等)并成功地用于蛋白质分离以来,这项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和应用。由于其分辨力高,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鉴定,国外已应用此项技术对近交系动物进行生化标志基因监测。我们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对近交系小鼠SMMC/B的Hb基因位点进行遗传关系分析,并与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作分辨力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前生物医学广州的纯化小鼠,多采用近亲交配纯化法。其新的生物学性状的获得,是由于在近交繁殖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基因型。因此了解这种小鼠的遗传关系、基因纯度和基因变异,对于小鼠的培育和使用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一般常用的监测方法都难以准确地分析,有必要寻求一些新的方法。作者建立一种“氨基酸密码析测法”,测定了几种近交小鼠珠蛋白mRNA密码变异位点,试图从密码文字水平上确定品系遗传特征,分析遗传变异关系,监测基因遗传纯度。现将方法与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关于血红蛋白(Hb)半分子杂交,Itano等人首先用人类Hb获得成功。发现两种人类异常Hb(HbS和HbI,混合后解离再重新结合可以发生杂交。此后对Hb种间杂交曾进行过许多研究,并且被广泛用于研究动物 Hb。但目前用于研究小鼠 Hb的报道尚少。为研究小鼠Hb的遗传特点,并比较 Hb粗视结构的种间差异,本文报告两种亲缘小鼠与羊Hb及品系间Hb的杂交结果,试图对两种小鼠Hb的遗传关系和纯合程度做出判断。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昆明种(昆种)小鼠和由昆种小鼠以兄妹交配培育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再生因子治疗重症肝炎疗效观察(附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肝炎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治疗难题多。我科自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应用第二军医大学高分子研究室研制并提供的肝细胞再生因子[HSS,商品名“肝生素”,军制(93)FM22006号]治疗各型重症肝炎4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