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凝血和纤溶调控因子。活化的TAFI(TAFIa)能使纤溶酶失去与纤维蛋白的作用位点而发挥纤溶抑制作用和促进血栓形成。深入研究TAFI有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1998年9月至2003年5月,我们采用颈动脉推注尿激酶(UK)治疗发病24小时内急性脑梗死患者20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颈动脉准介入溶栓与静脉溶栓对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54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UK)50~80万U颈动脉准介入溶栓治疗;对199例脑梗死患者应用UK100~150万U静滴溶栓治疗。结果治疗24小时后动脉组227例(89.4%)有效,其中102例(40.2%)治愈或基本治愈;静脉组171例(86%)有效,15例基本治愈(7.5%);治疗14日动脉组246例(96.9%)有效,其中185(72.8%)例治愈或基本治愈;静脉组189例(95%)有效,其中76例(38.2%)治愈或基本治愈。动脉组中无症状性颅内出血,静脉组中3例有症状性颅内出血,有3例大便带血、4例肉眼血尿、6例痰中带血丝、6例皮肤瘀点。结论对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UK颈动脉准介入溶栓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溶栓,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准介入技术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44例经头颅CT证实的起病15天内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准介入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的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 结果准介入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差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均非常明显(P<0.05),且应用准介入治疗愈早,效果愈明显.结论 准介入技术早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准介入技术治疗脑血管病的操作方法、不良反应与防范措施及护理。方法:回顾总结1993年9月~2007年9月以来准介入技术治疗脑血管病的60 000次操作过程及体会。结果:1次穿刺成功56 000次,2次以上穿刺成功3 990次,穿刺失败10次,出现颈部血肿4次,局部硬节15次,抽搐30次,胸闷10次,药物过敏1次,治疗过程中无病情加重及死亡病例。结论: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与禁忌证,注意正确技术操作,加强护理,临床应用准介入技术,是治疗脑血管病又一简单、高效、安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准介入法是我院脑血栓研究治疗小组,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基础上,根据脑血栓形成后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潜心研究出的治疗脑血栓的新方法。即是将具有抗凝、溶栓、扩容、营养脑神经等药物,按特定比例配成“康瘫注射液”,自脑部梗塞侧颈动脉注射的方法。我院自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应用准介入法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138例,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简要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在本院住院患者,经脑CT或MRI证实,并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11 治疗组138例,男9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凝血、抗凝血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指标,探讨ACS不同时期血液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ACS患者6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2例;恢复期58例,为急性期组随访观察患者。同时选取54例正常对照。抽取外周抗凝静脉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F1α(6-k)、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PT、TT和APTT有所缩短,但差异无显著性;恢复期APTT稍延长,PT与TT几乎无差别,两组Fg均显著升高;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的APTT显著延长。急性期AT-ⅢAg、AT-ⅢA和6-k显著降低,vWF显著增高,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的AT-ⅢAg和AT-ⅢA显著上升,vWF显著下降,6-k稍有上升。结论AC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应给予抗凝、降纤等干预性治疗。同时亦应注意维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vWF和6-k可以作为间接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应用降纤、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促进脑细胞代谢的多种药物,在病灶侧颈动脉穿刺行脑动脉药物灌注治疗脑梗死后遗症1295例。结果显效351例,有效664例,总有效率78.4%;无明显不良反应。认为准介入技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可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组织和脑能谢,提量代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