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重组受体,观察丙泊酚对胎儿型乙酰胆碱受体和神经型α7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在HEK293细胞表达胎儿型和α7乙酰胆碱受体。分别研究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两种受体亚型的作用。结果 临床相关浓度丙泊酚对100μmol/l乙酰胆碱激发胎儿型和α7乙酰胆碱受体的电流均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丙泊酚对胎儿型和α7乙酰胆碱受体电流抑制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浓度丙泊酚对胎儿型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大于对α7乙酰胆碱受体的抑制(P<0.05)。结论 从乙酰胆碱受体水平研丙泊酚的作用,结果证明丙泊酚对γ-nAChR和a7-nAChR都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丙泊酚的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肠癌患者术前行新的禁食方法 和糖预处理对减轻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价值.方法 选取大肠癌患者90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治疗组采用新的禁食方法 和糖预处理并严格控制术后血糖.测定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高血糖指数、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高血糖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有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而治疗组只有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两组行麻醉插管无1例发生呕吐和误吸.结论 新的禁食方法 和糖预处理可以安全用于大肠癌患者.并能有效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缩短胰岛素抵抗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1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及观察组27例.围术期对照组按外科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并严格控制术后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SI),血清、肿瘤组织和瘤组织周围正常黏膜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和恢复均早于对照组;肿瘤组织中TNf-α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正常黏膜TN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可有效降低大肠癌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缩短胰岛素抵抗时间,提高瘤组织周围正常黏膜的TNF-α水平,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1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及观察组27例。围术期对照组按外科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并严格控制术后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SI),血清、肿瘤组织和瘤组织周围正常黏膜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lt;0.05);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和恢复均早于对照组;肿瘤组织中TNF-α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正常黏膜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lt;0.05)。结论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可有效降低大肠癌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缩短胰岛素抵抗时间,提高瘤组织周围正常黏膜的TNF-α水平,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于滨  陈砚凝  安广权 《新医学》2004,35(6):353-353
患者男 ,5 1岁。因结肠癌术后 8个月 ,上腹部隐痛伴黑便 2个月于 2 0 0 3- 0 5 - 0 1入院。患者于 8个月前在外院行“横结肠癌根治、胆囊切除术” ,术后病理结果为“结肠腺癌”。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伴黑便。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可 ,腹部未见明显异常。术前十二指肠镜示十二指肠降部前壁、后壁菜花样肿物 3cm× 2cm× 2cm ,质硬、脆、易出血 ,病理检查高度怀疑腺癌。于 2 0 0 3- 0 5- 0 9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第 2段 ,约 3cm× 3cm× 2cm ,质硬 ,突破浆膜 ,与回肠紧密粘连 ;探查腹腔发现十二指肠悬肌…  相似文献   
6.
吗啡对小鼠血清IL-6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吗啡对小鼠血清IL-6、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BABL/C小鼠,随要分组。第一部分为6组,其中4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吗啡,另2组为完全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第二部分将小鼠分为5组,1-4组先注射不同剂量纳洛酮,15min后每组半数小鼠注射纳洛酮(30mg/kg),余下的半数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第5组是小鼠先注射吗啡(30mg/kg),15min后注射纳洛酮(1mg/kg)。检测血清IL-6、NK细胞活性、脾细胞cAMP含量。结果 第一部分:与对照组相比:①腹腔注射吗啡100mg/kg使IL-6明显增加;②3mg/kg吗啡即可使小鼠的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③腹腔注射吗啡30mg/kg、100mg/kg使小鼠cAMP明显降低。第二部分:①注射纳洛酮和吗啡与同浓度纳洛酮加生理盐水组相比,IL-6含量没有明显改变;②纳洛酮0.1mg/kg不能拮抗吗啡NK细胞活性的抑制;而纳洛酮1.0mg/kg,10mg/kg能增加NK细胞的活性,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③纳洛酮1.0mg/kg,10mg/kg可拮抗吗啡对cAMP的抑制作用;④不同注射顺序吗啡和纳洛酮的对IL-6和cAMP无影响,但先注射吗啡,后注射纳洛酮对NK活性的抑制较轻。结论 吗啡对小鼠的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大剂量使IL-6含量明显增加,纳洛酮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小剂量吗啡即可使NK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但纳洛酮不能反转抑制;cMAP降低呈吗啡剂量依赖性,纳洛酮对此拮抗作用,也呈剂量依赖性。后注射纳洛酮对NK细胞活性抑制要明显低于先注射纳洛酮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淋巴结转移度(LNR)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120例行根治性切除大肠癌病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病理学检查以及随访资料,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NR和淋巴结转移数目均与大肠癌术后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NR是总存活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淋巴结病理检查数目未超过12枚的病例,LNR与5年无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R与大肠癌术后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方法 60例患者按输注液种类及是否应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随机分为4组,即应用HSS40不用新斯的明的HR组和用新斯的明的HC组,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HES130/0.4)不用新斯的明的WR组和用新斯的明的WC组.麻醉诱导为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患者入睡后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并行气管插管.术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剂量为每次0.05 mg/kg.应用加速度仪进行尺神经刺激监测肌松情况.记录肌肉松弛药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恢复指数. 结果 各组间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R组和HC组首次注射和追加的顺式阿曲铵肌松时效均分别显著短于WR组和WC组(P值均<0.05).HR组和WR组恢复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组的拮抗恢复指数显著大于WC组(P<0.05). 结论 应用HSS40可缩短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时效,但延缓新斯的明拮抗后的肌松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全细胞膜片钳研究罗库溴铵复合维库溴铵或阿曲库铵对骨骼肌成人型(ε-nAChR)和胎儿型(γ-nAChR)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在HEK293细胞表达ε-nAChR和γ-nAChR.分别研究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各药对两种受体亚型的作用.再以各药等效浓度混合,观察罗库溴铵复合维库溴铵或阿曲库铵混和液对两种受体亚型的作用.结果: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乙酰胆碱对ε-nAChR和γ-nAChR的激动作用.应用等效线图分析发现罗库溴铵复合维库溴铵对ε-nAChR呈现协同作用,对γ-nAChR呈现相加作用;罗库溴铵复合阿曲库铵对ε-nAChR和γ-nAChR均为协同作用.结论:不同化学结构肌松药对ε-nAChR和γ-nAChR的抑制程度不同,而ε-nAChR和γ-nAChR对一种肌松药的亲和力也有差异.不同化学结构的罗库溴铵复合阿曲库铵对ε-nAChR和γ-nAChR均为协同作用;相同化学结构的罗库溴铵复合维库溴铵对ε-nAChR呈现协同作用,对γ-nAChR呈现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和接种Colon26细胞小鼠的Th1/Th2平衡偏移情况,同时以IL-21调整小鼠Th1/Th2平衡,观察调节细胞免疫平衡对大肠癌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大肠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1/Th2细胞比值及血清中IFN-γ和IL-4浓度。另于小鼠爪垫内侧皮下接种高分泌IL-21的Colon26/IL-21细胞,对比观察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对机体免疫平衡状态的影响。结果①3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Th1/Th2比值分别为0.74±0.27和1.26±0.9;血清IFN-γ浓度的测定值分别为(6.26±1.43)和(9.18±2.31)pg/ml;IL-4浓度的测定值分别为(8.88±1.30)和(5.20±1.71)pg/ml;IFN-γ/IL-4比值的测定值分别为0.70±0.10和1.82±0.35,两者差异明显。②接种Colon26/IL-21细胞组小鼠肿瘤持续生长至16d后逐渐缩小,小鼠血清中IFN-γ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Colon26细胞组小鼠肿瘤持续生长增大,血清中IL-4浓度高于Co-lon26/IL-21细胞组;免疫平衡向细胞免疫方向转变。结论大肠癌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平衡(Th1/Th2平衡)向Th2型偏移;IL-21可以增强Th1型细胞免疫功能,调节Th1/Th2细胞比例,纠正免疫失衡,有效发挥杀灭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