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Nrf2-GPX4)介导的铁死亡通路参与右美托咪定(Dex)对脑出血(ICH)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10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ICH组(模型组)、Dex-L组(Dex 50 μg/kg)、Dex-H组(Dex 100 μg/kg)、...  相似文献   
2.
宁巧明 《临床医药实践》2001,10(10):757-758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的增高趋势,完善的硬膜外阻滞可使产妇的宫缩痛得以解除,腹壁肌肉松驰,但不影响宫缩,对胎儿呼吸循环亦无抑制,是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1].但临床上时有因阻滞不全而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此时我们给予1 mg/kg氯胺酮静脉缓慢注射,结果发现麻醉效果满意且新生儿不受抑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凭七氟醚吸入或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困难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 60例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均分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组(S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组(P组)行纤支镜辅助下经鼻气管插管。观察插管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变化。记录吸入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5min(T4)时的HR、MAP、熵指数[(状态熵(SE)和反应熵(RE)]。结果两组纤支镜插管成功率基本相似。S组诱导迅速,但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T3时S组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T2时(P<0.05),同时S组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P组(P<0.05)。两组SE和RE在T1~T4时均明显低于T0时(P<0.05)。P组体动和呛咳反应明显高于S组(P<0.05)。结论采用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或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均可安全用于纤支镜引导下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hemodiafiltration,CHDF)治疗严重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毒素变化水平,揭示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 研究分两组,肝硬化合并HRS组32例,均采取PE联合CHDF治疗,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肝硬化无HRS组25例,与治疗组前后做两两对比.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TNF-α,亚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浆NO,采用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分析血浆内毒素与NO、TNF-α的相关性.结果 血浆NO、TNF-α、内毒素水平在肝硬化合并HRS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S组治疗前较单纯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S组治疗后与单纯肝硬化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合并HRS患者血浆内毒素与NO、TNF-α存在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7和0.857(P<0.01).结论 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刺激机体产生过量的NO、TNF-α,是HRS重要的发病机制,人工肝支持系统PE和CHDF治疗后可有效地降低血浆NO、TNF-α及内毒素水平,是治疗HRS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氯胺酮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巧明 《山西临床医药》2001,10(10):757-758
  相似文献   
6.
周期性牵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早期凋亡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细胞力学的方法探讨周期性牵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并观察其早期凋亡现象.方法 周期性牵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株A549,首先观察细胞在不同机械力作用下的凋亡情况,分为对照组和机械牵张组(5%、15%、30%应力,0.5 Hz,机械牵张4 h).然后给予细胞应力15%、0.5 Hz、机械牵张0~8 h,观察在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最后给予细胞应力15%,周期性牵张4 h,牵张频率分别为0、0.2、0.5和1 Hz,观察不同周期频率的机械牵张时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周期性牵张肺泡上皮细胞A549、0.5 Hz和机械牵张4 h后,细胞早期凋亡随着牵张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当给予细胞15%应力和0.5 Hz的机械牵张后,随着牵张时间的延长,早期凋亡细胞的比率增加.给予细胞15%应力,周期性牵张4 h,随着牵张频率的增加早期凋亡的细胞也显著增加.结论 机械应力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可导致细胞凋亡,这在细胞力学水平为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iRNA抑制NF-κBp65后Bcl-2在肝癌细胞中的变化及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和人胚胎肝细胞LO2细胞株,应用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NF-κBp65、Bcl-2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应用siRNA方法抑制NF-κBp65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观察NF-κBp65、Bcl-2在肝癌细胞中的变化及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肝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NF-κBp65、Bcl-2在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人胚胎肝细胞LO2(2.14±0.19,2.09±0.27vs0.54±0.11;1.42±0.15,1.47±0.14vs0.60±0.08,均P<0.05),而NF-κBp65、Bcl-2在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siRNA抑制NF-κBp65的表达后,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NF-κBp65在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中的表达较未转染组明显下降(2.08±0.19vs0.99±0.12;2.03±0.17vs0.94±0.14,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okemon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进一步阐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和人胚胎肝细胞LO2细胞株,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okemon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基因沉默方法抑制Pokemon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肝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Pokemon在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人胚胎肝细胞LO2;siRNA抑制Pokemon的表达后,肝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原癌基因Pokemon在肝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Pokemon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讨原癌基因POKemon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 p65在肝癌细胞中的信号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PCR,R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POKemon、NF-κB p65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及人胚胎肝细胞LO2中的表达情况;随后应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法依次分别抑制POKemon和NF-κB p65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观察二者在肝癌细胞中的变化,并应用FCM法检测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POKemon和NF-κB p65在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人胚胎肝细胞LO2;特异性针对POKemon基因的siRNA抑制POKemon的表达后,NF-κB p65在HepG2和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量也明显下降,转染前后分别为2.12±0.14vs 1.37±0.11和2.08±0.16vs 1.35±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分别为(5.07±0.46)%vs (39.65±3.75)%和(5.71±0.83)%vs (33.21±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针对NF-κB基因的siRNA抑制NF-κB p65的表达后,POKemon在HepG2和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其表达量转染前后分别为1.86±0.12vs 1.90±0.13和1.91±0.11 vs 1.85±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提高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癌基因POKemon可通过调控NF-κB p65的表达而阻遏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通道蛋白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受诸多因素的调节,如蛋白激酶C、pH值、睾丸激素、温度等。其中水通道蛋白4(AQP4)与脑水肿关系密切。水通道蛋白使水代谢的研究跃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的发现使我们能够在分子水平研究水的运动,将会阐明许多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予以相应的干预,对于临床及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