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60年代上海地区传疟媒介有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以下简称雷氏按蚊)及中华按蚊。胡江水(1962)曾在金山县调查雷氏按蚊情况。但近年来尚缺深入调查。为此,根据60年代本市疟疾分布和雷氏按蚊的生态习性,选择与浙江省接壤的金山县廊下乡、兴塔乡和低丘区的松江余山乡和天马乡进行调查。 1 按蚊种类调查 上述四个调查点,每点调查40间人房,共计160间,6月上旬至10上旬,每旬一次早晨用全捕法捕捉人房内按蚊;晚上室外以  相似文献   
2.
1952~1980年曾出现两次间日疟暴发流行,目前已进入净化阶段,认为第一次流行系水灾引起,第二次则系由邻省蔓延扩展而来。间日疟虫株与温带型虫  相似文献   
3.
作者为了解决疟原虫虫苗问题根据ICR系小鼠感染伯氏疟原虫NYU-2株(Pb)全部死亡的情况,以福尔马林处理的原虫作为虫苗,免疫接种小鼠后以致死量攻击,存活的小鼠可认为获得了保护性免疫。伯氏疟原虫抗原(虫苗)(PbF)的制备是在小鼠红细胞约有40%受感染时,注射肝素后抽血,除去血  相似文献   
4.
马来微丝蚴断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丝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粉碎马来微丝蚴断片为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用以诊断丝虫病。用血清和耳垂滤纸干血滴浸出液进行对比,结果两者检出率相似,认为后者可以代替前者。对微丝蚴血症114例和正常人血清191例同时作IFA试验,当血清滴度为1:10时,本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6.8及98.4%。在两种丝虫病不同流行程度地区人群作IFA试验,能检出其高低不同的微丝蚴阳性率,表明本法可应用于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5.
瘧疾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根治。其目的有:(1)迅速解除病人痛苦,恢复劳动力;(2)防止复发;(3)消灭传染源,中断传播,控制流行,为消灭瘧疾提供条件。这是医务工作者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现谨提出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6周龄、雌性、体重相近的 CF 小鼠,分组饲养,每组6鼠。实验组分为(1) 低温(5℃)饲养。(2) 温暖(22℃)饲养。(3) 温暖饲养+寒冷刺激(-35℃,30分钟)。(4)温暖饲养+寒冷刺激+安妥明(Clofibrate)注射。(5) 温暖饲养+安妥明注射。寒冷刺激在接种伯氏疟原虫后第3天进行,促使血浆游离脂肪酸(PFFA)升高。安妥明则于接种前9天开始腹腔注射,观察 PEEA 的实验性下降,每天剂量为500毫克公斤连续注射直至杀死动物测定其 PFFA 为止。PFFA 用庚烷浸出,以分光光度比色测定。其浓度按微克分子毫升计算。所用伯氏疟原虫为 NYU-2株,接种量约为1. 0×10~6含虫红细胞,腹腔注射,原虫血症程度以镜检计数200~500个红细胞中含虫细胞数的百分比表示。各实验组所得原虫血症程度和 PFFA 浓度的数据均按统计学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7.
8.
用超声粉碎马来丝虫微丝蚴断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于1988~1989年对丝虫病不同流行区人群进行监测,能相应揭示高低不同的阳性率,阐明流行程度和防治效果。在已消灭丝虫病的上海监测,1:10滴度阳性率仅2.5%,而在不同流行区的安徽和江苏,1:1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24.9%与19.3%。表明本法可用于马来和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丝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疟疾血清学诊断常用的间接荧光抗体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再现性。现在都使用标准血清反应。但这一方法的缺点为判断反应时须凭荧光显微镜,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