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造影过程中采集野及附加滤过对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仿真体模、热释光剂量计实测剂量,比较Philps 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机的不同采集野(22、31、42、48cm)及附加滤过(0.1mmCu+1mmAl、0.4mmCu+1mmAl、0.9mmCu+1mmAl)组合下,2D-DSA及3D-DSA数据采集时的管电压、管电流、累积剂量面积乘积(DAP)、空气比释动能(AK)及各采集点的剂量值;并在单次曝光模式下,调整不同的采集野及附加滤过组合,分别对矩形波测试卡摄影,采集单幅图像,通过矩形波测试卡图像,探讨采集野及附加滤过与空间分辨率的相关性。结果 3D-DSA数据采集时采集野22cm,附加滤过0.1 mmCu+1 mmAl时,AK为103.90 mGy,垂体的吸收剂量为(13.48±0.12)mGy,枕骨入射皮肤剂量为(134.76±0.55)mGy,均为最大值;采集野48 cm,附加滤过0.9mmCu+1mmAl时,AK为15.00mGy,垂体的吸收剂量为(4.66±0.06)mGy,枕骨入射皮肤剂量为(21.30±0.26)mGy,均为最小值。3D-DSA数据采集时采集野为48cm,附加滤过为0.9mmCu+1mmAl和0.1mmCu+1mmAl时,矩形波测试卡显示值最低,为1.2Lp/mm;采集野为22cm,附加滤过为0.4 mmCu+1 mmAl时,矩形波测试卡显示值最高,为3.1Lp/mm。结论采用适中的采集野、适当增加附加滤过厚度,在保证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可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癌患者CT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相关性。 方法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周围型肺腺癌,并对术后大体病理标本进行EGFR基因检测的157例患者。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生分别独立对术前一个月内胸部CT阅片分析,评估其影像特征,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探讨EGFR突变的相关因素,利用Fisher精确检验、χ2检验、t检验、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EGFR突变在MSCT影像表现中,有毛刺组突变率为65.1%(P=0.012),有胸膜凹陷组为64.6%(P=0.044),有磨玻璃影组为70.3%(P=0.013),具有统计学差异。女性患者中EGFR突变占68.0%(P=0.002),不吸烟患者中占69.2%(P=0.000),腺泡型、贴壁型、微乳头型、乳头型、实性型、浸润性粘液型,EGFR突变率分别为:68.5%、60.9%、50.0%、43.8%、22.2%、0.0%(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将所有显著特征统一预测EGFR突变时,ROC曲线的AUC为0.718。 结论原发性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易发生于女性不吸烟患者中,在腺泡型、贴壁型病理亚型易发生。影像学上伴有磨玻璃影,病灶边缘有毛刺、胸膜凹陷征的肿瘤易发生EGFR突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