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肱骨中段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情况。方法对本院1998~2003年收治的164例肱骨干中段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桡神经在各种骨折类型中的损伤及恢复情况,并应用SPSS11.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0%粉碎性骨折病人,25.0%螺旋型骨折病人,6.98%横行骨折病人出现桡神经损伤,术中探查见除3例粉碎性骨折出现桡神经部分损伤和横断伤之外,其他病人没有明显的桡神经损伤。13例急诊手术的完全性桡神经损伤病人虎口区感觉恢复时间平均为7.9周,肱桡肌和桡侧腕伸肌肌力恢复在伤后9周,完全恢复时间为3.4个月,12例非急诊手术的完全桡神经损伤的病人虎口感觉恢复在伤后9.8周,肱桡肌和桡侧腕伸肌肌力的恢复在伤后12周,完全恢复时间为4.5个月。结论高能量损伤、粉碎性肱骨中段骨折的病人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大,对于伴有桡神经损伤的肱骨中段骨折病人早期探查桡神经,神经恢复早,闭合复位要注意桡神经卡压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款冬花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款冬花生品和炮制品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检测波长:417.5 nm。结果:款冬花总生物碱在6.75~135.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85.228x-0.0401(r=0.9995)。款冬花生品样品中总生物碱平均含量为0.1070mg·g-1,蜜炙品样品中总生物碱平均含量为0.1633 mg·g-1,甘草炙品样品中总生物碱平均含量为0.0861 mg·g-1。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款冬花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款冬花生品经炮制后,总生物碱含量发生变化,且炮制方法不同,总生物碱含量变化不同。蜜炙品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生品次之,甘草炙品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单节段或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轻中度胸腰椎骨折患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3~76岁,平均43.8岁。单节段固定31例,双节段固定14例。术前、术后第3天和末次随访时测量伤椎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的椎体压缩率、矫正度丢失、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随访13~57个月,平均24.8个月。末次随访时单节段固定组患者满意率93.5%、双节段固定组92.9%。术前单节段固定组椎体压缩率为44.67%±4.6%、双节段固定组45.49%±8.9%,Cobb角分别为24.6°±4.2°、25.8°±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两组椎体压缩率分别为9.34%±5.2%、8.68%±4.5%,Cobb角分别为9.2°±1.6°、8.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椎体压缩率分别为11.83%±4.2%、10.12%±2.5%,Cobb角分别为10.5°±1.3°、9.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第3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0±35)、(110±42)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0±48)、(380±5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单节段与双节段经伤椎固定均能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和Cobb角,近期随访未发现明显矫正度丢失。双节段经伤椎固定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出血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4.
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优选酒炖熟地黄最佳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基于响应曲面技术,应用HPLC法定量测定,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建立酒炖熟地黄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定量分析,以地黄苷D、益母草苷、5-羟甲基糠醛(5-HMF)和毛蕊花糖苷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考察地黄浸润时间、加黄酒量、炖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的影响,寻找出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色谱柱为Tnature-C_(18)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25℃。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4∶96),检测波长为203 nm;5-HMF和毛蕊花糖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15 min,11%乙腈;15~15.1 min,11%~16%乙腈;15.1~50 min,16%乙腈;检测波长为334 nm。酒炖熟地黄的最佳工艺为100 kg生地加入黄酒60 kg,浸润12 h,密闭炖制38 h,在76℃干燥33 h。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稳定可行,适合所选成分的测定。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相对准确,可以较好地预测4种成分含量;优选的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方法可行,为制定熟地黄的质量标准和现代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膜性肾病(MN)模型的全血uPA、tPA及PAI-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足细胞损伤凋亡的影响及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早期预防纤溶紊乱对防止MN进展有重要意义。方法:按改良border法制作MN大鼠模型,正式免疫第1、2、3、4周末检测全血uPA、tPA及PAI-1的表达水平;取大鼠肾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足细胞Nephrin、WTl蛋白表达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全血uPA、tPA水平明显减少,而PAI-1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显示肾小球足细胞广泛足突融合至消失;GBM基质出现“钉样突起”,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重。肾小球足细胞分布区WT-1和Nephrin蛋白表达下调,其中Nephrin蛋白表达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全血tPA和uPA水平与肾组织Neph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全血PAI-1水平与肾组织Neph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呈现负相关。结论:在MN发展中,纤溶系统对足细胞损伤凋亡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评估预测MN足细胞损伤情况或可为防治早期MN步入终末期肾脏病找到又一治疗靶点,亦可为临床研究治疗MN的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经腹腔途径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切除6例,均为单侧病变,左侧4例,右侧2例,体检时发现5例,腰部酸胀不适感1例,囊肿直径2·5~4·5cm,平均3·53cm,肾上腺区B超、CT示肾上腺囊性肿物,增强CT示肿物未见强化。结果6例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26~40min,平均32min,术中出血10~30ml,平均20ml,术后1d下地活动,无1例继发出血,1例腰部酸胀不适感消失,6例行B超检查,1例行CT检查显示囊肿无复发。结论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手术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肾上腺囊肿微创治疗的最佳手术方法,适合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不同的营养评估方法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的83名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包括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MIS)和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 short form,MNA-SF).同时收集基本资料、辅助检查结果.随访48月(40±13月),采用Kaplan-Meier以及Cox回归分析比较不同营养评估方法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差别. 结果 Kaplan-Meier分析提示:SGA<25分患者的死亡风险较SGA≥25分患者高(P<0.05),MIS>10分组比MIS≤10分死亡风险高(P>0.05).以MNA-SF分组,MNA-SF≥11分死亡风险低于NA-SF<11分(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SGA及MIS不同分组仍然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的全因死亡风险有关(P<0.05). 结论 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预测能力不同,SGA法以及MIS法所评价的营养状况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的全因死亡风险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在肾鹿角形结石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的20例肾鹿角形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的20例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一次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在肾鹿角形结石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开放式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Coflex治疗的173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单纯Coflex治疗104例,男47例,女57例;年龄27~84岁,平均57.8岁;Topping-off治疗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39~78岁,平均59.4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选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拍摄腰椎站立位的正侧位X片,测量并记录Coflex节段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终末随访时的椎间角度和椎体后缘高度.结果 本组随访12~64个月,平均(28.1±12.2)个月.单纯Coflex的平均手术时间(92.2±24.6)min,平均出血量(195.5±62.2) ml;Topping-off的平均手术时间(173.7±28.7)min,平均出血量(415.5±80.7)ml.单纯Coflex术后伤口感染2例,术后5年翻修1例;Topping-off术后伤口感染2例,椎管内血肿2例,术后3年Coflex置入节段翻修1例,术后3年融合节段下位椎间盘突出行二次手术l例.术后1年随访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置入节段术后3个月椎间角度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终末椎间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椎体后缘高度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终末椎体后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中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Coflex节段的椎间角度及椎体后缘高度术后短期内可获得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