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常见病,其中肝胃不和证是其主要证型之一,从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67种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AML患者11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药物干预,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突变基因筛选,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117例患者中,108例(92.31%)患者检查到基因突变,其中单基因突变25例(21.37%),2个基因突变共存36例(30.77%),同时携带≥3个基因突变的47例(40.17%)。检测到的基因突变共涉及67种基因,108例患者中突变检出率≥10%的突变基因依次为NRAS(23.15%)、NPM1(19.44%)、DNMT3A(15.74%)、TET2(14.81%)、WT1(12.03%)、CEBPA(12.03%),FLT3-ITD+TKD(11.11%)、GATA2(11.11%)、ASXL1(10.19%)、BCORL1(10.19%)。常见突变基因涉及的通路包括:表观遗传学(57.41%)、转录调节(49.07%)、细胞增殖或凋亡(25.00%)和剪切因子(8.33%)。NRAS基因突变者血红蛋白(HGB)水平低于无突变患者...  相似文献   
3.
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4',5,7三羟异黄酮处理黑色素瘤B16细胞1~4天后,以生长曲线反映其增殖活力,以B16细胞形态、黑色素含量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等观察三羟异黄酮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用10、30、90 μmol/L的三羟异黄酮作用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P<0.05~P<0.01).表现为黑色素生成能力增加,细胞生长缓慢,可使B16细胞阻断在S期.结论:三羟异黄酮不同剂量对体外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安徽省12~15岁儿童恒牙的患龋状况,为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在校24235名12~15岁儿童,对其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对不同特征儿童患龋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12~15岁儿童恒牙的患龋率为37.83%,龋均为1.15SymbolqB@1.96,龋失率和龋补率分别为2.30%和4.88%。患龋率、龋失率和龋补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x2趋势值分别为22.759,50.586,79.344,P趋势值均<0.05)。不同特征儿童患龋情况分析显示:患龋率女生高于男生,县郊高于城区,非核心家庭儿童患龋率高于核心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5.162,168.139,21.815,P值均<0.05);摄入甜食和含糖饮料频率不同儿童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1.420和11.665,P值均<0.05);而不同刷牙习惯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2,PSymbol~@@0.05)。结论 安徽省12~15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处中等水平,相关部门应重视学生龋病防治工作,采取综合性防龋措施,重点关注郊县、非核心家庭儿童口腔健康,降低患龋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锯齿状病变(serrated lesions,SL)是一组以上皮锯齿状结构为特征的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广基锯齿状病变和传统的锯齿状腺瘤[1],大约30%的结直肠癌通过锯齿状病变途径发展而来。根据2019年第五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1],将锯齿状异型增生作为胃异型增生的一个亚型,分为低级别锯齿状异型增生和高级别锯齿状异型增生,这一亚型也被称为锯齿状腺瘤。然而,关于胃锯齿状腺瘤的研究较少,其临床意义未完全阐明,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对贲门锯齿状异型增生伴黏膜内癌的研究报道,在此,我们报告了一例贲门锯齿状异型增生伴黏膜内癌的病例,并附有内镜图片和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安徽省食源性疾病与气温的关系,探讨滞后效应及识别易感人群。方法 收集2016―2019年安徽省各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类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各市日均气温和食源性疾病的关系,然后采用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结果 研究期间,安徽省共填报348 958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年均发病率0.13%。日均气温与食源性疾病发病呈线性关系,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单日滞后中,其效应在当天(lag0)最大,效应值为1.009 6(95%CI:1.004 7~1.019 0),即日均气温每增加1℃,当日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加1.009 6倍。到滞后第3天及以后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累积滞后中,lag05对应的RR值最大,为1.019 9(95%CI:1.012 6~1.027 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65岁年龄组较≥65岁年龄组更易受到影响。结论 气温升高会增加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应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蚌埠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研究蚌埠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分析出生缺陷的分布、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提供制订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和对策的依据。方法:选用现况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整群随机抽取蚌埠地区3县5区102个样本点,2001年7月1日0时~2006年6月30日24时出生的婴幼儿,包括在此期间的死胎、死产、出生死亡及病理性引流产等进行全面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调查地区出生缺陷发病率为52.88‰;发生出生缺陷前5位的为血管瘤、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积水、色素痣、副耳畸形;出生缺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家庭环境有化工污染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化工污染(P<0.01);男孩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P<0.01);生育年龄25~29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最低,而<25岁或>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P<0.01)。结论:本地区出生缺陷的分布特点是农村高于城市,男孩高于女孩。家庭环境有化工污染、孕产妇年龄等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体内SOD、CAT和NO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喂养高胆固醇饲料造成高脂血症(HC)的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大鼠体内过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接受基础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分别添加SI 30 mg/kg、90 mg/kg和270 mg/kg处理。实验7周。结果: SI中、低剂量组与高脂组和SI高剂量组比较有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体内过氧化作用(P<0。01),而高脂组和SI剂量组无此作用(P>0。05);SI实验组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组织中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SI能改善高脂所致体内异常的过氧化状态,减轻对机体的过氧化损伤并影响体内NO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对医疗机构进行性病规范服务的综合干预,对医务人员问诊服务提供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家具有诊疗资质的性病门诊作为研究现场,并将条件相当的门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并对前来就诊的、15~49岁性病患者或可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线共调查860人,其中干预组412人,对照组448人;干预后调查研究对象869人,干预组451人,对照组418人。干预组除“目前症状”项目外,各项指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目前症状”的问诊,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03,P=0.3112;x^2=0.54,P=0.4626)。结论干预措施对于性病门诊服务质量的优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