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硬通道微创技术结合小骨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本组共68例,均采取硬通道微创技术,其中10例结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方法和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病死率为13.2%.3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其中31例恢复良好,15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死亡2例.结论 硬通道微创技术结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有望成为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早期诊断,早期抢救的主要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55例,经头部CT确诊为幕上血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24例)和微创穿刺组(31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预后。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年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低于神经内镜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7)min比(150±20)min、(8±3)ml比(184±50)ml、(75.7±10.4)%比(88.5±6.6)%,t值分别为26.820、17.295、5.534,均P<0.01];两组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神经内镜组术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微创穿刺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分比(42±10)分,t=3.309,P=0.002]。结论神经内镜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面可能优于微创穿刺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孙起军  王尚武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11-1612
目的 探讨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手术治疗.方法 48例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根据CT结果及临床表现,选择手术时机,应用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年,存活42例,死亡6例;根据GCS评分评价疗效:良好18例(37.5%),轻残16 例(33.3%),重残5例(10.4%),植物生存3例(6.3%),死亡6例(12.5%).结论 双侧额叶重度脑挫伤患者病情进展快,尽早诊治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硬通道微创技术结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总结经验。 方法 回顾本组共68例,均采取硬通道微创技术,其中10例结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方法和效果。 结果 本组患者病死率为13.2%。3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其中31例恢复良好,15例中残,8例重残, 3例植物生存,再死亡2人。 结论 硬通道微创技术结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有望成为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早期诊断、早期抢救的主要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形成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6月因外伤引起的急性硬膜外、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71例资料。急救引流+手术组(n=30)于术前脑疝明确诊断后快速应用硬通道微创技术引流血肿,手术组(n=41)直接手术。2组均常规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治疗方法相同。结果2组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和部位、中线移位、瞳孔散大等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急救引流+手术组良好6例、中残13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手术组分别为5例、8例、12例、7例、9例,2组有显著差异(Z=-2.001,P=0.045)。结论术前及早辅助硬通道微创技术治疗能够改善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预后.可单成为抢救此类病人的常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甘露醇对颅内血肿的影响.方法 回顾178例颅内血肿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CT检查,给予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出血6h内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对照组入院后不给予甘露醇.治疗后24 h复查CT,随诊1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肿大小变化、GCS评分及1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 出血量观察组(27.6±5.7)ml,对照组(23.1±4.8)ml;观察组血肿增大患者所占比例(72.73%)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观察组(5.0±1.5)分,对照组(9.5±1.5)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病死率观察组15.91%(14/88),对照组7.78%(7/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残疾以上患者发生率观察组69.32% (61/88),对照组40.00(36/9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甘露醇可增加血肿增大率,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建议颅内血肿早期患者避免使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71岁,主诉因“右侧上肢活动不利伴言语不利2周”于2022年1月10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完善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图1),提示左侧分水岭脑梗死(CWI),于1月13日在局部麻醉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狭窄率约95%(图2)。次日在局部麻醉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  相似文献   
9.
持续腰大池引流(continued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是应用腰椎穿刺的方法向椎管蛛网膜下腔置入引流管以达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引流的目的。自Vourch等在1960年首次提到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脑脊液漏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术后非手术部位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即在首次影像学检查时无出血或血肿形成)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我科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了34例此类病例,占同期急诊开颅手术8.25%(34/412).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往往发病急、病情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