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培养技术,分析培养细胞的形态特征与抗原性。方法采用改良RPMI-1640培养基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作体外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和一般形态,取培养3周的细胞作HE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和凝集试验检测其抗原性。结果在培养早期,细胞呈半悬浮状并向培养瓶中心聚集生长,观察到细胞分裂增殖现象,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生长繁殖速度渐渐减慢,培养至8周,多数细胞死亡。培养3周的细胞,大小不均,呈多形性,大部分细胞呈高核质比率,仅少数细胞胞浆较丰富。电镜观察培养细胞表面呈现特殊结构。SDS—PAGE和Immuno blot分析表明:尾蚴细胞与尾蚴虫体的蛋白带谱大体相似,感染兔血清对尾蚴虫体和尾蚴培养细胞抗原分子识别的条带略有不同。用尾蚴培养细胞与感染兔血清作凝集试验和免疫荧光检测,二者均可出现特异性结合。结论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在体外出现有限增殖,该细胞在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我国常见病及多发病 ,HBV难以清除的原因之一就是机体的免疫功能障碍。目前虽然基因重组HBV表面抗原 (HBsAg)疫苗预防HBV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基因重组HBsAg疫苗主要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 ,不能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近年来发现基因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 ,特别是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优于蛋白、多肽类疫苗 ,更适应于慢性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1,2 ] 。为了探讨应用HBV基因疫苗预防HBV感染的可能性 ,我们构建了HBV全S基因和HBsAg基因疫苗 ,观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大蒜口腔癌前病变的预防及其机制,将32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二组,大蒜组大鼠硬腭粘膜涂大蒜注射液,对照组涂等量蒸馏水,随后涂4-硝基喹啉氧化物;每周3次,共13周,结果显示:大蒜能有效地预防口腔癌前病变发生,且提示这种预防用与大蒜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改善T细胞功能及提高白细胞介素-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了湖南省30例Graves病患者和46例健康人的HLA分布。资料表明Graves病患者组中HLAB5、Cw7、DR4、DQw3的抗原频率显著上升,HLA-A2 抗原频率比对照组低17.39%,HLA-B8 抗原频率,患者组和对照组均为O,HLA-A11和Cw4的抗原频率虽有上升,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KC—IL - 2 -IFN -γ免疫调节功能及其血清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 ,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提供免疫学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同位素释放法和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 4 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NKC—IL - 2—IFN -γ免疫调节功能 ,同时动态观察 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CAP方案化疗后NKC—IL - 2—IFN -γ免疫调节功能及血清免疫抑制作用的变化。结果 :肺癌患者NKC—IL - 2—IFN -γ免疫活性较正常对照组低。 14例接受CAP方案化疗患者在第一化疗周期中 ,化疗后患者血清对正常人PBMC产生IL - 2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弱 ,从化疗后第 2周至第 4周患者NKC、IL - 2活性均较化疗前增强 ,化疗疗程结束后 ,有效组NKC—IL - 2—IFN -γ免疫活性的增强较无效组明显 ,但都未达到正常人的水平。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KC—IL - 2—IFN -γ免疫调节功能受到损害 ,患者接受CAP方案化疗后血清免疫抑制作用减弱 ,NKC—IL - 2—IFN -γ免疫调节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 ,提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适当的化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99名学生创新性研究选题报告评阅结果,评估了选题报告的创新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并指出了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表明DNA直接接种动物体内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很可能成为预防感染的新型疫苗,即基因疫苗。含HCV基因重组质粒DNA的工程菌是否也有可能在预防HCV感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初步观察了经口眼途径接种含HCV核心基因重组质粒(HCV,core/pMAL)的大肠杆菌后,BALB/c小鼠体内的细胞和休液免疫反应。研究分为①实验组,分别口服1~3次(H1-H3)含HCV.core/pMAL的大肠杆菌;②口眼含PMAL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对照组(P);③不给细菌的对照组(C)。实验组小鼠淋巴细胞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E花环试验的“统一流程”和“自己流程”用湿片法,干片法观察6种疾病的EaRFC%和 EtRFC%的结果。结果表明,散发性脑炎患者的 Ea 和 EtRFC%均显著低于献血员,而其他疾病患者的 EaRFC%和 EtRFC%与献血员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故我们认为,E 花环试验虽是反映细胞免疫活性的一个指标,但应用于临床时还需酌情判断。另外作者还采用 E-AET-SRBC-RFC%方法,结果献血员平均值为81.40%,与5种疾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湖南籍汉族人群HLA多态性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荧光法,动态观察了冷冻前后10个不同时期大鼠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简称MDA)浓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脂质过氧化反应参与了冷冻损伤及损伤后修复的全过程,MDA的变化规律与冷冻后的临床过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