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于2000年6月~12月开展静脉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IA)18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0例ASAⅠ~Ⅱ级病人(含急症手术66例),男102例,女78例,年龄18~72岁。手术种类包括:胸部手术25例,腹部手术111例,脊柱及四肢手术44例。麻醉方法:全身麻醉64例,硬膜外麻醉89例,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3年将可谱诺(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应用于临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现将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人工流产术患者不同效应室靶浓度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90例,年龄18~30岁,ASAI级,孕周为6~10周。随机分为3组(P_(4.5)、P_(5.0)、P_(5.5)组),每组30例。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4.5、5.0、5.5μg/mL。设定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4.0μg/mL,靶控输注分步骤进行,每步间隔20 s,目标血浆靶浓度6.0μg/mL。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分别于效应室靶浓度达到4.5、5.0、5.5μg/mL时,开始行人工流产术。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诱导后1 min(T_1)、3 min(T_2)、置入窥器(T_3)、扩宫颈(T_4)、吸宫(T_5)、术毕(T_6)、患者睁眼(T_7)和清醒(T_8)时的MAP、HR、SpO_2,记录异丙酚总用量、SpO_2最低值、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结果3组病例MAP、HR和SpO_2波动均在正常范围,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_(4.5)组比较,P_(5.0)组、P_(5.5)组麻醉诱导时间均延长,异丙酚麻醉诱导量增加(P<0.01);与P_(5.5)组比较,P_(5.0)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异丙酚麻醉诱导量减少(P<0.01)。P_(5.5)组麻醉效果优于P_(4.5)、P_(5.0)组(P<0.05),但P_(5.5)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P_(4.5)、P_(5.0)组(P<0.01)。结论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达到5.0μg/mL时,行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McCoy喉镜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麻醉喉镜,其独特的弯钩设计可作为处理困难气管插管的措施之一。我院于1998年6月购进成人型McCoy3喉镜一套,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本文就该喉镜在困难气道中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5.
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均于术中采用血液回收机系统进行自体血液网收,手术止血完成后将回收的自体洗涤红细胞回输,总量为A组〈400ml、B组400—800ml、C组800~1200ml。三组术中均不输注异体红细胞及血浆,C组术后当日输入血浆200~400ml。分别于术前、自体血回输后1h及术后24、48h测定Hb、红细胞压积(Hct)、PLT及凝血指标PT、APT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自体血回输后1hA组PLT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B、C组Hb、Hct、PLT及FIB较术前均降低(P〈0.05),C组PT、APTT输血后1、24h较术前明显延长(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量〈1200ml相对安全,〉1200ml时应采取必要的止血干预措施,防止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9年6月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的病人采用异丙酚麻醉,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共66例,其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44~79岁,体重42~96kg,经CT确诊为脑内血肿,Glasgaw昏迷评分7~12分,ASAⅡ~Ⅲ级。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吸入麻醉以挥发罐手控给药,随意性较大,麻醉控制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麻醉医师的临床经验和对吸入麻醉药药代动力学的熟悉程度。2006年3~12月,我们对3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异氟烷计算机闭环靶控吸入给药麻醉,并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组(A组)和氯诺昔康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芬太尼、维库溴铵复合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分钟和手术结束时静注氯诺昔康0.2mg/kg,术毕拔管清醒后均采用芬太尼0.5μg/kg用于术后镇痛。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0、1、2、4、8、12、24小时疼痛程度并记录需追加芬太尼镇痛患者的时间间隔及追加次数;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0、1、2、4、8、12、24小时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且术后24小时内需追加芬太尼镇痛的患者明显少于B组(0:22.7%;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0.2mg/kg超前镇痛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