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4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20年来,抗生素,尤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了飞跃发展,突出表现在第三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大量涌现。此外,单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开发,更为抗生素的发展增添了光辉。尽管如此,抗生素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对革兰氏阳性菌(G~ )、厌氧菌等作用较差;易发生耐药性;多数新品种仅供注射而  相似文献   
2.
3.
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大鼠腹主动脉狭窄和高盐摄入引起高血压模型上,观察到口服牛磺酸治疗4周后均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和收缩压,42.2%的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并能抑制EH患者和高血压大鼠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II(AII)水平的升高,增加高血压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主动脉组织中的牛磺酸含量.以上结果表明,牛磺酸在降压作用同时伴有缩血管物质的降低和舒血管物质的增加,为以牛磺酸作为降血压辅助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大鼠腹主动脉狭窄的高盐摄入引起高血压模型上,观察到口服牛磺酸治疗4周后均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和收缩压,42.2%的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并能抑制EH患者和高血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的升高,增加高血压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主动脉组织中的牛磺酸含量,以上结果表明牛磺酸在降压作用同时伴有缩血管物质的降低和舒血管物质的增加,为牛磺酸抗高血压辅助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荷酚液中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苯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72nm,在此波长处薄荷脑基本无吸收。苯酚在12.4~37.2u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3%,CV=1.36%.  相似文献   
6.
7.
维生素E临床应用再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维生素E在防治慢性疾病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根据近年来国外、国内发表的研究资料,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归纳综合。结果与结论维生素E是一种高效脂溶性细胞内的抗氧化剂,对冠心病、肿瘤、以及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具有保护作用,长期服用可作为一级预防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伊曲康唑注射液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广谱抗菌药的大量应用、骨髓或器官移植的开展、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各种导管介入治疗的普遍采用及艾滋病的出现 ,使得系统性真菌感染 (systemicfungalinfection ,SFI)与日俱增 ,仅美国 1979~ 2 0 0 0年间真菌性败血症就增加了 2 0 7% [1] 。人类真菌感染症有三类 :浅表、皮下和SFI,前二类已得到较好的防治 ,唯SFI至今仍为棘手。SFI的特点是诊断困难 ,病情进展快 ,死亡率高 ,有效药物少 ,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具有高效、低毒以及作用快速等特点的抗真菌药。迄今为止 ,我国抗真菌的注射制剂仅有 4种 :两性霉素B(AMB)…  相似文献   
9.
辛伐他汀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自 1994年以来 ,大量循证医学资料证实 ,药物调脂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等疾病的较有效措施。2 0 0 1年 5月 ,美国发表的胆固醇教育计划 (NECP) 成人治疗组第 3次报告指南 (ATPⅢ ) [1] 和 1997年 3月我国发表的“血脂异常防止建议”[2 ] 均将他汀类药物列为治疗高胆固醇血证的首选药物。因为他汀类是目前唯一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调脂药物。辛伐他汀 (Simvastatin)自 1988年问世以来 ,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 5个他汀类药物之一 ,也是一个成熟的老药 ,国产…  相似文献   
10.
酪氨酸激酶掏剂——伊马替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肿瘤药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分子药理学的发展 ,肿瘤细胞增殖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已成为抗肿瘤药作用的最重要的新靶点。已知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核心调控机制 ,而磷酸化的水平则有赖于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协同作用。蛋白激酶的最重要作用之一是参与信号转导 ,确保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以及血管形成等的正常运行。如蛋白激酶异常激活 ,即可减少细胞凋亡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肿瘤和糖尿病。因此 ,细胞内蛋白激酶已成为开发新一代抗肿瘤药的靶点。实践证明 ,不仅大大增强了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