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Rho激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路是否参与醛固酮/氯化钠诱导的单肾切除SD大鼠肾脏损伤的发病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5周龄SD大鼠在实验初始行右肾切除,手术后2周给予1%氯化钠饮水。随机将大鼠分3组:对照组(2%酒精皮下泵入,n=9);醛固酮组(2%酒精+醛固酮0.75μg/H皮下泵入,n=9);醛固酮+fasudil组[2%酒精+醛固酮0.75μg/H皮下泵入+fasudil 10mg/(kg·day)皮下注射,n=8]。共治疗5周。观察收缩压、尿蛋白、肾功能、肾组织学改变,并用western blot法和real-time PCR法观察肾皮质磷酸化MYPT1(代表Rho激酶活性)和Smad2/3蛋白表达和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 mRNA表达。结果醛固酮/盐长期灌注引起渐进性高血压同时伴有以大量蛋白尿,肌酐清除率下降,严重的肾小球增生和硬化、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肾脏损伤,同时伴有肾皮质磷酸化MYPT1和Smad2/3表达增加,TGF-β1、CTGF ...  相似文献   
2.
3.
霉酚酸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应用霉酚酸酯(MMF)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给予MMF治疗,起始剂量为1.5g/d,尿蛋白降至0.5g/d时剂量减至1.0g/d维持,有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3,6,9个月检测血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及HBVDNA定量,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4h尿蛋白量明显减少(P<0.01),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P<0.05),Scr明显下降(P<0.05),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降低(P<0.05),未发现病毒复制增加。随访9个月完全缓解9例,总有效率85%。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MMF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有明显疗效,且耐受性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尿液足细胞排泄与IgA肾病病理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36例IgA肾病患者,按IgA肾病病理组织学Lee分级分为4组,采用免疫酶细胞化学方法,应用小鼠抗人PCX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计数足细胞,同时检测临床检验指标,进行尿液足细胞排泄水平及临床检验指标与IgA肾病病理损伤严重程度的分析.结果 IgA肾病4组与1组相比,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3组与1组相比,尿蛋白定量及血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2组与1组相比,仅血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5).IgA肾病4组尿液足细胞排泄水平明显高于1组和2组(P<0.05);尿液足细胞排泄水平与IgA肾痛Lee分级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432,P=0.01).结论 尿液足细胞的排泄水平随IgA肾病肾脏病理改变的加重而增多,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血栓栓塞并发症是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NS治疗效果和预后。一项对NS并发肾静脉血栓(renal vein thrombosis,RVT)进行10年随访得出未接受华法令抗凝治疗组100%出现肾功能受损,而治疗组仅有33%出现肾功能受损。由于NS并发血栓多为无症状,所以NS并发血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胺苯吖啶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静脉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胺苯吖啶(AMSA)是一种高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药物,但是静脉滴注时可引起严重的静脉炎,影响治疗。我们对44例患者进行了71疗程的AMSA治疗,采用在AMSA静脉滴注后用大剂量5%葡萄糖快速静脉滴注,稀释高浓度AMSA,使静脉炎的发生明显减少,并采取早期综合护理,使静脉炎迅速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霉素诱导小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发生的过程,为未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给BALB/c小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按10 mg/kg给予,动态观察阿霉素注射后1、2、4、6周尿蛋白、血生化及光镜、电镜下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从第1周开始尿蛋白增加,第2周达高峰,4、6周与2周相比稍有下降;血清白蛋白(ALB)于第1周开始下降(P<0.01),2周达最低值,4、6周较2周稍升高。光镜下,第1周肾小球无明显变化,肾小管可见蛋白管型;第2周部分肾小球可见节段性硬化,肾小管蛋白管型增多,较易见到;第4、6周可见50%以上肾小球中出现节段性硬化,肾小管扩张明显,可见大量蛋白管型及局部间质纤维化。电镜下,第1周偶可见足突融合,第2周足突融合更广泛,第4、6周出现足突融合变形,体积变大,胞质中微丝增多,并出现囊泡及包涵体,毛细血管袢闭塞,充血,大量红细胞填塞,内皮细胞孔消失,基底膜正常。结论单次BALB/c小鼠鼠尾静脉注射10 mg/kg阿霉素,可成功诱导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38岁,因“发现蛋白尿1周”于2019年7月2日入院。患者1周前拟行胆囊切除术,术前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低蛋白血症,肾功能正常,追问近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水肿,尿色偏暗,后逐渐有泡沫尿,夜尿增多,尿量较前稍增多。患者近半年严重脱发,母亲患有干燥综合征。查体:T 36.5℃,P 80次/min, R 18次/min, BP 130/80 mmHg。颜面水肿,心肺腹查体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正>维持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其中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一直是这部分患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许多因素促进ESRD患者CVD的发生,包括高血压、系统性炎症、蛋白质能量消耗等,而血脂异常被认为是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2]。在普通人群和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已经证实血脂异常与心血管死亡之间密切的相关性,Burgess等[3]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提供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增加对冠心病风险的有害因果影响的直接证据。大型随机对照试验(RCT)及相关Meta分析也证实在非透析CKD患者中以降低LDLc为主的他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生风险。然而在维持透析的ESRD患者中,血脂异常对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响,以及降脂治疗是否带来临床获益两个问题的相关研究结果不尽相同[4]。因此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