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采供血机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前变异分量。方法: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随机选择240名符合条件的多次无偿自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采集到分离不同时间间隔(0 h、8 h)、不同储存条件(常温和2~8℃)、不同离心温度(常温离心和4℃)、抗凝与促凝管及是否分离后储存(2~8℃)五种方式进行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分量正确判断比重,用不可忽略的分量计算出分析前不确定度。结果:不同试管类型P > 0.05,说明不同试管类型对结果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采集到分离时间间隔不同,离心温度不同、储存条件不同及是否分离后储存P < 0.05,有统计学差异;采集到分离时间间隔和是否离心后储存两个分量的不确定度略小于重复性不确定度;离心温度和储存温度均大于重复性带来的不确定度。结论:标本采集到分离时间间隔、离心温度、储存温度和是否离心后储存的处理方式存在不确定度,在分析前不确定度评定时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样本处理条件对血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取160例健康的无偿自愿献血者血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速率法对血液样本进行ALT检测。研究对比了“先离心后储存”和“先储存后离心”两种方式对ALT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同储存时间对ALT检测的影响;常温(18-27℃)和4℃离心温度对ALT检测的影响;使用抗凝管和促凝管分离对ALT检测结果的影响。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先离心后储存”和“先储存后离心”两种方式对ALT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储存0 h离心和4 h离心后AL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0 h和8 h以及4 h和8 h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常温(18-27℃)离心和4℃离心后ALT检测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使用抗凝管和促凝管对ALT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标本采集到分离时间和离心温度对ALT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是ALT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日常工作中要加以规范。如无法及时离心应立即放入2-8℃冰箱,并储存4 h内分离。血浆和血清对ALT检测结果无影响,必要时血清和血浆可以替代使用,方便日常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背景基线三酰甘油血糖指数(TyG)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关于TyG纵向轨迹对新发CVD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探讨TyG纵向轨迹对新发CVD的影响。方法开滦研究自2006年开始,每2年进行一次随访。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连续参加2006、2008、2010年度3次健康体检、三酰甘油及血糖值均完整并且无恶性肿瘤病史以及CVD史者作为观察对象。以2010年度健康体检时点为随访起点,终点事件为发生CVD或死亡,随访结束时间为2017-12-31。采用SAS Proc Traj程序建立研究对象TyG轨迹模型并分组,依据TyG纵向轨迹分为:低-稳定组、中低-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观察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TyG纵向轨迹对新发CVD的影响。结果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共54 258例,低-稳定组13 150例(24.24%)、中低-稳定组28 488例(52.50%)、中高-稳定组10 808例(19.92%)、高-稳定组1 812例(3.34%)。4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BMI、心率、TyG2006、TyG2008 、TyG2010、HDL-C、LDL-C、UA、hs-CRP、TG、FBG、ALT、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服用降脂药物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随访(6.73±1.12)年,共发生CVD 2 26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99例,脑卒中1 800例。4组患者CVD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组相比,中低-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是发生CVD的影响因素,HR(95%CI)分别是1.29(1.14,1.46)、1.40(1.20,1.63)、1.76(1.41,2.20);与低-稳定组相比,各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HR(95%CI)分别是1.48(1.10,1.98)、1.91(1.36,2.69)、2.03(1.22,3.36);发生脑卒中的HR(95%CI)分别是1.23(1.07,1.42)、1.27(1.07,1.50)、1.63(1.27,2.08);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HR(95%CI)分别是1.25(1.08,1.45)、1.35(1.12,1.60)、1.77(1.37,2.30)。结论TyG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新发CVD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基线TyG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献血者血液筛查HBV阳性样本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献血者HBV筛查模式,以提高献血者HBV筛查的有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方法:收集165例经胶体金检测HBsAg阴性而HBsAg酶联免疫(ELISA)阳性和(或)HBV核酸检测阳性的血液样本,定量检测其HBV血清学标志物,进行HBV S区序列分析。结果:2种ELISA试剂检测为阳性的样本共73例(44.24%),抗-HBc抗体阳性率为90.41%,HBsAg定量检测阳性率为75.34%;仅1种ELISA试剂检测为阳性的样本共68例(41.21%),抗-HBc抗体阳性率为26.47%,HBsAg定量检测阳性率为1.47%;HBsAg定量检测阳性样本中79.31%的HBsAg低于10 IU/mL;共扩增出35例HBV S区片段,30例确定为HBV C型基因,5例确定为B型基因,未发现影响HBsAg检测的突变。结论:HBV病毒载量、HBsAg水平极低可导致HBV筛查假阴性,而单独1种ELISA试剂检测HBsAg存在较多假阳性结果。实验室可结合HBV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的性能验证结果,制订适合自身的检测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淮安市2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报废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为安全输血、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采取有效的举措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统计本中心2011-2012年中检测报废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报废的变化情况,标本先采用ELISA法检测梅毒指标,检测阳性人群分别就性别、年龄阶段、婚姻状况、学历4个方面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男女之间并无显著差异,40~55岁年龄之间多于其他年龄段,已婚明显多于未婚,本科以下是高发人群。结论:在进行无偿献血招募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和健康指导,严格对献血者健康进行评估与咨询,加强血液管理,才能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前标本处理因素对血液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300例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对比离心温度为常温(18~27℃)和4℃、采集后储存0 h和8 h离心、离心后2~8℃储存2 h和2~8℃储存2 h后离心、抗凝管和促凝管、常温(18~27℃)和2~8℃储存5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离心温度、标本采集到离心间隔、储存温度3种因素的t值分别为6.120、-5.694、3.691,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温度、标本采集到离心间隔、离心和储存顺序、标本管类型、储存温度5种因素复合标准差分别为0.005 5、0.004 5、0.002 6、0.002 0、0.004 9,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离心温度、储存温度、标本采集到离心间隔、离心和储存顺序、标本管类型。结论离心温度、标本采集到离心间隔、储存温度3种因素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环境温度升高和全血标本长时间不分离导致标本不合格,从而对检测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东京医疗TMS1024i与贝克曼库尔特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检测项目进行比对分析与偏倚评估,探讨同一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方法,分别在2台生化分析仪系统上测定献血者的献血标本,以TMS1024i作为参比仪器,新进AU480作为试验仪器,对AL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相关系数(r)和直线回归方程,并以CLIA′88规定的总误差范围的1/4为标准,判断其结果的一致性和偏倚是否可以接受。结果两台生化分析仪 ALT 测定结果相关性好(r2≥0.95),在医学决定水平上的95%可信区间预期达到1/4 CLIA′88的标准,偏倚可接受。结论不同检测系统应定期对相同测定指标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以保证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