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治性肝腹水诱因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单位自 1992年起 ,对 2 14例难治性肝腹水诱因进行研究 ,并对部分病例的治疗作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难治性肝腹水病例 2 14例 ,其中男191例 ,女 2 3例 ,平均 4 7 2岁。难治性肝腹水是指腹水持续超过 3个月 ,对钠水不耐受 ,对利尿剂无利尿反应伴有低钠血症者。1.2 观察指标 ①血生化指标 ;②腹水常规及生化 ;③血及腹水细菌培养。1.3 治疗方法 对有肾功能障碍的肝腹水在综合治疗 (保肝、利尿、抗感染、使用血制品等 )基础上加用下列 3种方法 :①腹水浓缩回输术 ,每 3天 1次 ,共 2~ 4次。②腹腔注射多巴胺 2 0mg ,…  相似文献   
2.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特点及转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重型病毒尾肝炎的病原学特点。收集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418例,分析其病原学分型及乙型肝炎病毒不同病原学模式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急性重型肝炎以甲型、戊型及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愈后病毒阴转率较高。亚急性有慢性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毒感染居首,占92.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模式中,以HBsAgHBeAbHBcAb阳性的重型肝炎发病及死亡率最高。乙型肝炎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单独感染比较,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单纯TTV感染可导致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发病后HBVDNA可自然阴转,阴转率可达53.6%。重型肝炎仍以乙型肝炎病毒病毒感染为主。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发生基因突变可能较易发生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3.
NK/T细胞淋巴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NK/T细胞淋巴瘤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误诊的1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2年前以周身乏力、食欲缺乏、双下肢有出血点发病.查丙氨酸转氨酶100 u/L.B超检查提示脂肪肝.继之出现双下肢水肿,先后误诊为脂肪肝、紫癜性肾炎.入院前3个月反复发热.全身皮肤出现暗红色出血性皮疹,骨髓穿刺检查示增生活跃,酶谱均增高,后行皮肤活检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结论: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低,地域性差别大,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临床应注意与母细胞性NK/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瘸相鏊剔,确诊需依靠-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α-干扰素(IFN-α)联合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血清HBVM和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HBV DNA同时阳性,ALT异常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100~150mg/d,疗程48周,IFN-α 300万U,肌肉注射,每周3次,疗程24周;单用拉米夫定组(对照组),拉米夫定用量、疗程同联合治疗组.动态观察血清HBV复制指标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用药第24周内两组病例血清HBV DNA均阴转;HBeAg阴转率联合治疗组60%(12/20),对照组15%(3/20);HBeAb阳转率分别为50%(10/20)、10%(2/20);联合治疗组1例HBsAg同时阴转,两组HBeAb阳转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83,P<0.05).治疗第8周血清ALT复常率两组分别为75%(16/20)和45%(9/20).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拉米夫定+IFN-α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是今后临床治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α-干扰素(IFN-α)联合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血清HBVM和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HBVDNA同时阳性,ALT异常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100~150mg/d,疗程48周,IFN-α300万U,肌肉注射,每周3次,疗程24周;单用拉米夫定组(对照组),拉米夫定用量、疗程同联合治疗组.动态观察血清HBV复制指标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用药第24周内两组病例血清HBVDNA均阴转;HBeAg阴转率联合治疗组60%(12/20),对照组15%(3/20);HBeAb阳转率分别为50%(10/20)、10%(2/20);联合治疗组1例HBsAg同时阴转,两组HBeAb阳转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83,P<0.05).治疗第8周血清ALT复常率两组分别为75%(16/20)和45%(9/20).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拉米夫定+IFN-α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是今后临床治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消肿片辅助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伴乳头凹陷及对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在该院就诊的浆细胞性乳腺炎伴乳头凹陷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给予消肿片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症状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催乳素、卵泡刺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催乳素、卵泡刺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肿片辅助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伴乳头凹陷临床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人肝细胞色素酶P450 2C9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对人肝细胞色素酶P450 2C9(CYP2C9)的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HBV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肝组织和血液标本各10份,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CYP2C9基因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肝组织样本中CYP2C9酶活性.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肝组织样本中CYP2C9 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数据行t检验.结果 20份样本均为野生型CYP2C9(*1*1),未检测到突变型基因.反映酶活力的指标最大反应速度(Vmax)在慢性HBV感染组为(40.4±10.4) pmol·mg-1·min-1,健康对照组为(52.6±13.4) pmol·mg-1·min-1(t=2.269,P=0.036 7);而酶特征性常数米氏常数(Km)分别为(263.5±66.4) μmol/L和(284.6±85.9) μmol/L(t=0.614,P=0.5471).慢性HBV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CYP2C9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9±0.28和0.65±0.13(t=2.628,P=0.017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13和0.60±0.19(t=4.688,P=0.000 2).结论慢性HBV感染在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肝脏CYP2C9酶的表达,导致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TTV DNA阳性者的临床分型和肝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肝组织形态学特征,探讨TTV与肝损伤的关联性,方法:对93例血清TTV DNA阳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中10例单一TTV笔DNA阳性慢性非甲-瘐型肝炎(HNA-G)的肝组织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均有一定比例的TTVDNA阳性,以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多见,可呈T TV+HAV,TTV+HBV,TTV+HEV,TTV+HAV,TTV+HBV+HCV,TTV+HBV+HEV,TTV+HBV+HGV重叠感染,与HBV重叠感染可有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之临床类型,半日一TTV DNA阳性慢性肝炎患者存在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明显增生,结论:TTV DNA阳性慢性肝炎患者在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明显增生,结论:TTV在肝脏慢性损伤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引起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长期无创正压通气与长期家庭氧疗的疗效。方法10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64例)。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时间及病死率、血气分析结果、肺功能及6 min行走距离(6MWD),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咳嗽、咯痰、气短等)。结果治疗2年后治疗组血气指标PaCO2、PaO2及6MWD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和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两组以上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治疗组死亡4例(4/36),对照组死亡10例(1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长期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以明显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减慢肺功能下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