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及静脉溶栓后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结果结论方法:选择确诊AM I住院的连续患者114例,只接受静脉溶栓60例为药物组,54例静脉溶栓后平均(9.1±2.4)天行PC I为手术组,分别于溶栓后及PC I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定义为死亡、再梗死、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的整体室壁运动指数以评价左室的节段收缩功能,根据左室收缩末容积和舒张末容积计算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及心绞痛复发,手术组血管造影和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无操作相关心肌梗死、急诊CABG。临床随访期间死亡率手术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绞痛复发再次入院的患者手术组显著少于药物组(P<0.05),因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次入院在手术组和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两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63.15%,手术组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AM I患者静脉溶栓后选择性PC I能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23岁。因晕厥1h人院。发作时不伴大小便失禁,无抽搐、口吐白沫等,持续约6min。12年前也曾晕厥1次,当时未予诊治。入院体检:BP60/20mmHg。神志不清,浅昏迷。心界略向左增大。心率约30次/min,心音强弱不一,可闻及大炮音。双肺呼吸音清。急查血清钾4.5mmol/L,CK-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 1)、胰岛素抵抗和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其中冠心病组60例,非冠心病组60例,测定血清胰岛素、血浆PAI1抗原含量等指标,各检测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积分(CSS)行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砖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PAI1水平逐渐增高,INS敏感性指数逐渐下降。血浆PAI1水平、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发现血浆PAI1抗原含量与冠脉病变严重性积分和支数相关。结论:血浆PAI1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虽效果满意 ,但术后再狭窄率较高。1995~ 1999年 ,我们应用长效青霉素治疗 PB-MV术后再狭窄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12 7例为采用改良 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者。其中术后长期应用长效青霉素 12 0万 U肌注 ,每 3周 1次者 5 0例 (下称治疗组 ) ,男 18例、女 32例 ,年龄 2 3~ 5 4岁、平均 34.2± 8.5岁。心功能 级 2 2例、 级 2 8例 ,房颤 19例 ,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8例。术后未用长效青霉素者 77例 (下称对照组 ) ,男 2 8例、女 4 9例 ,年龄 2 1~ 5 8岁、平均 34.8± 9.1岁。心功能 …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各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积极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血脂异常、干预血糖、控制血压、关注并纠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循证医学指导下规范应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能够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减退[1],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及早期肾损害者,其内皮功能的变化尚不明确.本文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早期肾损害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内皮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1例,同期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以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FMD)和硝酸甘油引起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作为内皮功能的检测指标。另外检测入选人群的内中膜厚度(IMT)、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肝(Cr)、尿酸(UA)、血糖(Glu)、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并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结果(1)两组间 FMD、NMD、IMT、收缩压( SBP )、舒张压(DBP)、Cr、UA、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s-CRP、UAER的对数(LgUA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FMD%与 SBP ( r =-0.442, P =0.000)、IMT ( r =-0.217, P =0.040)、Glu ( r =-0.356,P=0.001)、TC ( r=-0.381, P=0.000)、LDL ( r=-0.267, P=0.011)、hs-CRP ( r=-0.234, P=0.026)、LgUAER(r=-0.596,P =0.000)呈负相关;△NMD%与年龄(r =-0.207,P =0.049)、SBP(r =-0.271,P=0.009)、IMT(r=-0.296,P=0.004)、Glu(r=-0.220,P=0.036)、LgUAER(r=-0.311,P=0.003)呈负相关。(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FMD 的主要危险因素是 UAER、TC (调整的 R2=0.329, P =0.027);NMD的主要危险因素是UAER、年龄(调整的R2=0.076,P=0.044)。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内皮功能减低,UAER、TC、年龄是其内皮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血栓形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CS患者内皮纤溶功能紊乱,血浆纤溶指标异常,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志福  姚玉才  程文娟 《山东医药》2010,50(45):109-110
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在《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中采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替代了“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概念。2010年9月9日,国际循环网在线发布了《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国专家共识中正式采用HFNEF取代DHF的概念。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对HFNEF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及静脉溶栓后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结果结论方法选择确诊AMI住院的连续患者114例, 只接受静脉溶栓60例为药物组,54例静脉溶栓后平均(9.1±2.4)天行PCI为手术组,分别于溶栓后及PCI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定义为死亡、再梗死、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的整体室壁运动指数以评价左室的节段收缩功能,根据左室收缩末容积和舒张末容积计算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及心绞痛复发,手术组血管造影和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无操作相关心肌梗死、急诊CABG.临床随访期间死亡率手术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绞痛复发再次入院的患者手术组显著少于药物组(P《0.05),因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次入院在手术组和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两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63.15%,手术组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AMI患者静脉溶栓后选择性PCI能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