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舌管癌一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女,21岁,发现颈前区无痛性肿块3周入院。查体:颈前区可扪及4 cm×3 cm无痛性肿块,且随伸舌活动。B超示:颈正中见一42 mm×32 mm分隔状低回声区,部分见囊块状强回声区约14 mm×15 mm,肿块随伸舌活动,双侧甲状腺未见明显肿块,拟诊甲状舌管囊肿。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甲状舌管囊肿内伴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镜下见纤维性囊壁,内衬上皮乳头状增生,中央为纤维血管轴心,部分上皮细胞见核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囊壁有钙化及沙砾体形成(见图1)。2周后再行左甲状腺近全切加右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中发现双侧甲状腺下降不全,腺体主要位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内区域性血流阻断动脉内介入化疗(stop-flow)对肝脏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只健康雌性幼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腹腔血流阻断动脉内介入化疗(SFC组),另一组为单纯腹腔血流阻断(SF组)。应用RT-PCR检测肝脏组织白介素(IL)-8及ICAM-1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P65亚基在细胞核内表达;测定外周静脉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以评价阻断前及阻断区域血流循环再通后不同时间段肝脏损伤程度。结果Stop-flow(血流阻断时间为20min)引起阻断区域血流循环再通30min时肝脏组织细胞核内NF-κBP65亚基表达升高,IL-8及ICAM-1mRNA转录活性增强,但于再通后3h、6h逐渐减弱。血清ALT及AST于术后48h内轻度升高,并在升高24h后达到高峰(ALT为89.9U/L及93.2U/L,AST为185.5U/L及217.0U/L),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组织学改变表现为阻断区域血流循环再通后早期肝细胞小泡性脂肪变性伴轻度PMN浸润,肝小叶结构未见明显破坏,上述各种改变在SF组及SF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op-flow腹腔血流阻断20min引起的肝脏损害是自限且可逆的,不会引起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应用于胃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7-11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通外科对22例胃癌患者应用直线形吻合器进行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完成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并D2淋巴结清扫,其中12例应用改良三角吻合术(闭合共同开口时将原十二指肠吻合线一并移去的术式),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2例胃癌患者均于全腹腔镜下完成远端胃切除及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总手术时间(194.6±38.4) min,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时间(19.1±14.1) min。术中应用直线形吻合器钉匣(5.8±0.8)个/例。术中出血量(49.5±24.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32.8±12.4)枚/例,上、下切缘病理检查均未见癌残留。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9±0.7) d,恢复饮水时间(4.8±1.1) d,进食半流质时间(6.6±1.2) d,术后住院时间(10.1±2.3) d。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但均未出现吻合口瘘、梗阻和出血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简易、安全、可行,是胃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原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 收集2000年11月~2003年10月该院外科收治的并发于胃癌术后早期的SAP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97例胃癌手术患者中有9例在术后早期发生SAP,发生率为1.29%,其中姑息性手术后无SAP发生;D1-2根治术后发生SAP 4例(0.80%);全胃切除术后发生SAP 3例(5.66%);全胃联合脏器切除后发生SAP 2例(13.33%),全胃切除与全胃联合脏器切除手术后SPA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D1-2术式后SPA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9例SAP中有7例在发病初期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死亡;未手术的2例均死亡.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SAP的发生与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密切相关.由于该并发症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故预后差.CT是早期诊断本病的可靠手段,而积极的清创引流手术则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8例消化道癌合并胃肠道间质肿瘤(DTC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18例DTCGIST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术前胃镜检查仅1例发现GIST和消化道癌同时存在,其余17例只发现了消化道癌.DTCGIST中的消化道癌大体与镜下都未见特殊,但DTCGIST中的GIST体积均较小,且镜下核分裂像<5个/50 HPF,淋巴结内未见转移的GIST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D117、CD34、Vimentin、SMA、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88.89%(16/18)、 88.89%(16/18)、 61.11%(11/18)、 33.33%(6/18)、 16.67%(3/18).结论 与单纯的消化道癌或单纯的GIST相比,DTCGIST无特异性临床特征.DTCGIST中的GIST多为早期病变,恶性程度低,但仍为潜在恶性.  相似文献   
6.
化疗是除手术外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重要辅助手段,区域性血流阻断动脉内介入化疗(SFC)作为一种较新的化疗给药方法,已应用于临床,与传统的静脉化疗相比,SFC可提高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并延长高浓度化疗药物作用时间,应用SFC技术可提高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率,不增加化疗毒副反应,并能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生存期,对于肿瘤晚期及复发患可提高手术切除率,SFC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眩晕     
在临床药物应用中,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因毒性作用而致眩晕如链霉素;有些是难以避免的不良反应,如某些镇静药和安眠药;有些是过敏引起。  相似文献   
8.
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IPHC)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至2001年手术切除的T3、T4胃癌118例。将无腹膜转移的96例作为预防性研究组,其中42例行IPHC,54例单纯手术作对照,随访观察术后生存情况和IPHC对腹膜复发的预防作用;将有腹膜转移的22例作为治疗性研究组,其中10例行IPHC,12例作对照,观察术后生存期。同时对全组IPHC(52例)和单纯手术者(66例)进行总的生存分析比较。结果 预防性研究组中,IPHC者术后1、2、4年生存率为85.7%、81.0%和63.9%,优于单纯手术者(77.3%、61.0%和50.8%)。C0x模型提示,IPHC是T3、T4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后腹膜复发率10.3%,低于单纯手术者的34.7%。治疗性研究组中,IPHC者术后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10个月)较单纯手术者(中位生存期5个月)长。全组IPHC病例总的术后1、2、4年生存率(76.9%、69.2%和55.2%)高于单纯手术的病例(66.2%、49.7%和41.4%)。结论 IPHC可提高B、L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X线透视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操作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型鼻肠管是一种具有螺旋记忆性能,其远端可白行恢复螺旋状.进入胃内8~12h后,鼻肠管在胃蠕动作用下.自行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和空肠。但临床上发现.由于急性重症胰腺炎、胃瘫等疾病本身就存在胃肠麻痹,鼻肠管自行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可能性较小.往往于24h后行X线摄片发现,鼻肠管卷曲缠绕于胃内。  相似文献   
10.
此汤,有黑发美容护肤的效果。四、莲子核桃鹌鹑汤。莲子30克,核桃仁30克,百合115克,鹌鹑3只,红枣8枝,陈皮1块。各料用水洗净,鹌鹑去毛、内脏及爪,共入瓦锅加适量水煮汤,加食盐调味即可服食。此汤有养颜润肤、补中益气之功效。五、灵芝黄精养容汤。灵芝10克,黄精50克,桑椹10克(干品),鲜羊肉250克,生姜适量。先将药材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