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大鼠模型肾脏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SP-1在糖尿病肾病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15)和实验组( n=65)。采用STZ 70 mg/kg单次腹腔注射建立DM大鼠模型,按照成模标准去除未成模大鼠。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尿蛋白及肾功能;分别于2,4,8周处死各组大鼠,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免疫荧光观察TSP-1在各组大鼠肾脏的分布;PCR检测肾组织TSP-1和转录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基因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肾组织活性TGF-β1水平;Western杂交检测TSP-1的动态变化。分别对尿蛋白、肾功能、肾脏病理损害、活性TGF-β1与TSP-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HE染色可见DM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可见分叶现象、K-W结节等典型的糖尿病肾病损伤特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的FBG、尿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增加( P﹤0.05),TSP-1在DM组大鼠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小球系膜细胞,其蛋白表达在2周时即明显增加,一直持续到第8周。DM 组大鼠肾脏TSP-1的积分光密度( 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与尿蛋白、肾脏病理损害、肌酐、尿素氮水平、活性TGF-β1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持续高血糖状态可以诱导大鼠肾脏病理损害,引起尿蛋白升高、肾功能异常;高血糖可诱导大鼠肾脏TSP-1蛋白高表达。TSP-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通过激活TGF-β1信号通路参与DM大鼠蛋白尿的产生及肾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国外IgAN患者10年后约10%~25%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20年后约25%~50%进展至ESRD[1]。中国IgAN患者10年肾脏累积生存率为83%,20年为64%[2]。因此IgAN的防治是慢性肾脏疾病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D47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肾脏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CD47与DM肾损害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和DM组65只。采用STZ 50 mg/kg单次腹腔注射建立DM大鼠模型。监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尿蛋白(UP)、肌酐(Cr)、尿素氮(BUN);分别于2,4,8周处死各组大鼠,通过糖原染色(PAS)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CD47在各组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分别对UP、Cr、BUN、肾脏病理损害、CD47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AS染色可见DM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可见分叶现象等典型的糖尿病肾病损伤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的FBG、Cr、BUN、UP水平及CD47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并且随着DM病程的延长而继续增加。DM组大鼠CD47的积分光密度与Cr、BUN、UP、肾小球硬化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持续高血糖通过诱导DM大鼠肾小球CD47的高表达,引起细胞基质增生,参与DM大鼠肾脏的损伤和肾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为改善和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南充市中心医院151例MHD患者(研究组)作自评量表式调查,计算血透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与四川常模(四川组)、上海MHD患者(上海组)比较;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并发症控制指标并作单因素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四川常模(P〈0.01);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活力四维度的值明显低于上海组患者(P〈0.01),其余四维度得分除生理功能外,均低于上海MHD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血透患者生理健康总分的变量有年龄、Kt/v、营养状况、婚姻;影响心理健康总分的变量有血压、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铁蛋白、甲状旁腺激素、Kt/v。结论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下,生活相对贫困,文化程度偏低,收入相对偏少,并发症控制相对较差这些均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密  潘红  谢席胜  刘峥  夏梦迪 《西部医学》2018,30(11):1646-1648,1653
目的 了解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疲劳感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开展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iper疲劳量表对我院14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就与疲劳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透析后出现不同程度疲劳感者占54.7%,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疲劳患者分别为25%、23%和6.7%;相关性分析发现,透析后疲劳感的发生与年龄、透析龄、超滤量、透析中急性并发症、血色素水平和微炎症状态相关(P<0.05)。发生透析后疲劳者有26.4%的患者在4h内恢复,有19.6%的患者需要12h及以上的恢复时间。结论 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透后疲劳具有广泛性和严重性,与多种因素相关,需要针对不同原因加以预防与处理。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CK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 将407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 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达标情况、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遵医行为(如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率、规律服药, 合理饮食, 戒烟戒酒及适当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住院体验及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 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达标情况, 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率、规律服药, 合理饮食, 戒烟戒酒及适当运动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体验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 有利于提高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 改善遵医行为, 使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增强。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有助于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及满意度, 对延缓CKD进展,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更好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翊  夏梦迪  谢席胜  王宝福  张全军 《西部医学》2014,26(11):1469-1470
目的 评价双环醇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肝损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肝损害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双环醇片(25 mg tid);对照组30例,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tid),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LT、AST、ALP和TBIL水平,并观察两组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双环醇能够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肝损伤,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大鼠模型足细胞的损伤,并对其损伤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5)、假手术组(n=5)和模型组(n=32),模型组下设IRI后1h、6h、12h、24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通过阻断大鼠双侧肾脏血流构建肾IRI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PAS)了解肾脏病理损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损伤情况。结果在IRI大鼠模型中,我们发现了明显的足细胞损伤现象,即足细胞减少,足突消失,基底膜增厚。同时观察到,随着缺血再灌注后时间的延长,大鼠肌酐、尿素氮水平逐渐升高,红细胞中ROS荧光强度阳性率逐渐升高,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管腔扩张、变性与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等。相关性分析发现,红细胞ROS荧光强度阳性率与肾小管损伤评分、肌酐、尿素氮水平成正相关,与足细胞计数呈负相关。结论肾IRI早期足细胞就可出现明显的损伤,同时伴有血ROS荧光强度阳性率明显上升;血ROS的变化可能参与了肾IRI足细胞损伤及病理损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导致急性肾损伤和急性移植物功能障碍以及迟发性肾移植肾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1].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和基质蛋白的作用仍未知.已证实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与急性肾损伤有关.TSP-1是CD47的反受体,同时它也是CD47唯一已知的可溶性配体[2].新发现证实,CD47可以调节多种细胞生存和死亡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其受体CD47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探讨TSP-1-CD47在肾周毛细血管(PTC)病变中的作用。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UUO组45只和假手术组(SOR) 15只。UUO组随机选取15只分别于术后3 d、7 d、14 d处死;SOR组随机选取5只于相同时间点处死。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通过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改变;免疫荧光双染色观察TSP-1及其受体CD47在UUO模型中是否存在共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毛细血管病变指标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TSP-1的表达;多组间均数比较使用方差分析;TSP-1与CD34、VEGF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与SOR组相比,UUO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随梗阻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但肾间质纤维化逐渐加重,肾小管损伤评分增加。免疫荧光双染色显示TSP-1及其受体CD47在肾小管间质存在共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随UUO时间延长,TSP-1蛋白水平逐渐增加,而CD34及VEGF蛋白表达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相关分析显示TSP-1蛋白水平与CD34及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0.931, P<0.01;r=-0.953, P<0.01)。 结论TSP-1及其受体CD47在UUO大鼠模型肾间质存在共表达,且与PTC呈负相关。TSP-1可能通过CD47参与UUO肾脏PTC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