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中国心房颤动(房颤)登记研究(Chinese Atrial Fibrillation Registry, CAFR)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极高危和高危的房颤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情况。方法从CAFR研究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入选的9 119例房颤患者中筛选出ASCVD极高危和高危患者, 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疾病病史、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将极高危患者LDL-C<1.8 mmol/L定义为血脂控制达标, 高危患者LDL-C<2.6 mmol/L定义为血脂控制达标。分析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和LDL-C达标率。结果共筛选出3 833例ASCVD极高危和高危患者, 其中ASCVD极高危的房颤患者1 912例(21.0%), ASCVD高危的房颤患者1 921例(21.1%)。ASCVD极高危和高危房颤患者服用他汀比例分别为60.2%(1 151/1 912)和38.6%(741/1 921), LDL-C达标率分别为26.7%(511/1 912)和36.4%(700/1 91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特征低危心房颤动(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的血栓栓塞风险,并为该类患者的抗凝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地连续入选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中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患者基线年龄、性别,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和血管疾病的情况,将其分为CHA2DS2-VASc评分0分组、1分组和2分组。所有患者每6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1次,终点事件为包括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栓塞在内的血栓栓塞事件。计算血栓栓塞事件的年化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合并不同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与CHA2DS2-VASc评分0分组之间血栓栓塞风险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 862例低危房颤患者,女性915例(32.0%),年龄(55.0±10.7)岁。CHA2DS2-VASc评分0分组933例(32.6%),1分组1 401例(49.0%),2分组528例(18.5%)。随访期间(中位随访1.5年,共5 811.82人年)共发生33例血栓栓塞事件,整体年化发生率为0.57%(95%CI 0....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中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地高辛应用时限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多中心、前瞻性中国房颤注册队列。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招募的患者中共有10 472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入组时地高辛应用情况分为持续组(入组前已开始应用地高辛),新进组(入组时首次应用地高辛)和对照组(入组时未应用地高辛)。患者入组后每6个月对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疾病住院。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不同地高辛应用时限与终点事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0 472患者中,年龄(66.9±11.8)岁,男性4 481例(42.79%)。其中持续组777例(7.42%),新进组375例(3.58%),对照组9 320例(89.00%)。与对照组比较,新进组和持续组患者年龄更大,心率更快,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更低,持续性房颤比例更高,合并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血管疾病、出血史的比例更高,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比例更高,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4.
背景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然而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诊过程中患者不能理解医生解答内容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国内鲜有研究探讨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医生解答内容理解的影响因素。目的 分析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医生解答内容理解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0—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社区患者为调查对象。对符合入选标准的25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可以完全理解医生解答内容(完全理解组),另一组为不能完全理解或完全不理解医生解答内容(不能完全理解或完全不理解组)。分析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医生解答内容理解程度的因素;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医生解答内容理解程度与执行医嘱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5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4.1岁,男性为144例(55.8%)。106例患者纳入完全理解组,152例患者纳入不能完全理解或完全不理解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OR=3.185,95%CI(1.703,5.959),P<0.001〕、日常生活受疾病影响明显〔OR=2.436,95%CI(1.227,4.835),P=0.011〕、医生初次接诊〔OR=5.330,95%CI(2.710,10.483),P<0.001〕、诊疗医生性别为男性〔OR=2.080,95%CI(1.155,3.744),P=0.015〕是社区心血管病患者对医生解答内容理解程度的影响因素。完全理解组患者中95例(89.6%)会执行医嘱,不能完全理解或完全不理解组患者中121例(79.6%)会执行医嘱,两组患者医嘱执行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32)。结论 文化程度低于高中水平、日常生活受疾病影响明显、医生为患者初次诊治、诊疗医生为男性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完全理解或完全不理解医生解答内容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疾病生存率的提高,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预计至2050年,亚洲的房颤患者将达7200万,房颤相关卒中患者达300万 [1].面对这一沉重的疾病负担,亟须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解决诸多房颤管理领域的关键问题.现就房颤...  相似文献   
6.
目的:miR-26已被证实能够通过调控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蛋白影响心房电重构,然而其在心房组织结构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尚待阐明。方法:本课题拟通过检测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miR-26a/b表达水平以及AngⅡ/TGF-β/KLF4通路激活情况,并进一步构建AngⅡ诱导的小鼠心房纤维化-房颤模型(Ang-ⅡAF),在体转染miR-26a腺病毒载体(Adv-miR-26a)上调或阻断miR-26a((LNA-anti-miR-26a)),应用电生理检测评估房颤的诱发与持续情况;ELISA、病理学染色、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其对心房纤维化指标、AngⅡ/TGF-β/KLF4通路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慢性房颤患者及AngⅡ-AF小鼠心房组织中miR-26a/b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AngⅡ/KLF 4/TGF-β通路激活;而转染miR-26a显著抑制了AngⅡ的房颤诱发率、持续时间增加以及致心房纤维化效应,同时也抑制了AngⅡ/KLF 4/TGF-β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结论:miR-26a能够通过负性调控心房组织AngⅡ/KLF 4/TGF-β通路激活,进而发挥抗房颤心房纤维化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睡眠时长(SD)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首次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432例心房颤动患者,定期随访并收集患者的睡眠时长、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资料。根据术后第6个月的睡眠时长,将患者分为三组:睡眠时长不足组(SD≤6 h)、睡眠时长正常组(6SD8 h)、睡眠时长过多组(SD≥8 h)。结果:随访至术后第6个月, 330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97例患者复发,4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死亡。睡眠时长正常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睡眠时长不足组和睡眠时长过多组(85.9%vs. 60.7%vs. 69.5%,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HR=1.060, 95%CI:1.004~1.118)、睡眠时长不足(HR=2.643, 95%CI:1.540~4.535)及睡眠时长过多(HR=1.920, 95%CI:1.120~3.290)是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睡眠时长不足或过多是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多次住院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2011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参加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纳入5 349例,收集一般信息、合并疾病、用药史及射频消融手术史,连续随访至少48个月,随访终点为患者的年最大全因住院次数(年最大住院次数)。将年最大住院次数≥2次的房颤患者定义为多次住院组,<2次的房颤患者定义为非多次住院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房颤患者发生多次住院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5 349例患者的年最大住院次数为0、1、2、3、4、≥5次者分别为2 703例(50.5%)、1 776例(33.2%)、642例(12.0%)、161例(3.0%)、52例(1.0%)和15例(0.3%)。870例(16.3%)纳入多次住院组,4 479例(83.7%)纳入非多次住院组。与非多次住院组比较,多次住院组中年龄≥50岁、女性、房颤病史>1年、合并症[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病史]、CHA2DS2-VASc评分≥2分、服用控制心室率药物、他汀类药物及血管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史及血压水平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该研究的病例来自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市31家医院前瞻性纳入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5 512例。排除瓣膜性房颤、肥厚型心肌病、基线接受抗凝或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后,最终该研究纳入患者7 757例。随访终点为血栓栓塞事件,包括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栓塞。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病史、血压水平是否为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随访(35±25)个月,随访结束时455例(5.9%)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有高血压病史的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高于无高血压病史的NVAF患者(2.38/100人年比1.35/100人年,χ2=16.8,Log-rankP<0.001)。基线收缩压<120 mmHg(1 mmHg=0.133 kPa)(n=1 619)、120~129 mmHg(n=2 023)、130~139 mmHg(n=1 728)和≥140 mmHg(n=2 172)的NVAF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44/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