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淋巴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00例淋巴结核患者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Treg和IFN-γ、IL-10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淋巴结核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Treg和IL-10水平均升高(P0.05),而IFN-γ水平则降低(P0.05)。在干酪样型、增殖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的淋巴结核病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CD4+CD25highFoxP3+Treg和IFN-γ、IL-10在淋巴结核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13例淋巴结病变患者进行γ-干扰素释放酶联免疫试验(TB-IGRA),探讨其在淋巴结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就诊的淋巴结病变患者213例,其中确诊为淋巴结结核132例,非结核病的对照组81例,均进行TB-IGRA试验,并与传统的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和结核抗体相比较,分析其对淋巴结结核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TB-IGRA的敏感度87.8%、特异性70.4%,结核抗体检测的灵敏度68.2%、特异性66.7%,血清ADA的灵敏度5.3%、特异性76.5%。结论TB-IGRA试验在淋巴结结核病的诊断中具有相对较高的敏感度,可用于临床上淋巴结结核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SBT)联合脑钠肽(BNP)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拔管结局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同江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最终成功拔管与否分为拔管成功组和拔管失败组.分别记录SBT试验前及通过SBT试验2h后患者BNP、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BT前后BNP差值△BNP和△BN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结果(1)SBT前,2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0,P>0.05),SBT后,拔管失败组BNP水平高于拔管成功组(t=23.458,P<0.05).(2)SBT前,2组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0、0.481、0.585,P值均>0.05),SBT后,拔管失败组pH、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拔管成功组(t=5.678、2.012,P值均<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拔管成功组(t=5.098,P<0.05).(3)△BNP AUC大于SBT前BNP和SBT后BNP,△BNP的cut-off值为45 ng/L,特异度为95.66%,敏感度为83.32%,预测脱机后拔管失败准确率为93.11%.结论对于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达到撤机标准后,在进行SBT基础上评价SBT前后△BNP水平可有效预测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拔管成功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领域外泌体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WOS)核心数据库中2010年至2020年肿瘤相关外泌体的研究性文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发文量、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后共获得2 556篇文献,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高频关键词主要有expression, microRNA, extracellular vesicle等。关键词聚类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分别为breast cancer, biomarker, apoptosis, NK, migration。近五年的突现词分别为circulating microRNA, prostate cancer, stem ce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结论乳腺癌外泌体研究、肿瘤标志物研究、肿瘤机制研究、肿瘤免疫微环境等方面是肿瘤外泌体研究的热点。前列腺癌、肝细胞癌、干细胞相关外泌体研究以及循环系统中外泌体microRNA是研究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人谈“核”色变,一旦听到这个字眼,首先想到的便是辐射和致癌。因此,有些人仅仅看见“核磁共振”这一名称,便先入为主地认为这项检查会产生辐射,接受核磁共振可能会导致癌症。事实真是这样吗?电离辐射可能致癌但是要考虑接触剂量要想知道核磁共振检查究竟会不会致癌,首先应当弄清楚辐射致癌的原理。我们日常口头所说的辐射致癌,其实指的是电离辐射可能引发癌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