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以屋尘螨提取液复制BALB/c和C57BL/6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模型的方法.方法BALB/c和C57BL/6小鼠各分为对照组、加强组和常规组.加强组在第1天采用皮下注射,以后隔日采取腹腔注射进行致敏,再用提取液多次滴鼻激发(第15~17天).最后1次滴鼻24 h后对小鼠作肺泡灌洗.常规组则于第1、8天腹腔注射2次,第15~17天滴鼻3次.对照组用PBS作注射和滴药.进行灌洗液细胞计数和分类,肺组织病理计分,灌液洗用ELISA测定IL-2、IL-4、IL-5和IFN-γ含量.结果①C57BL/6加强组肺部病理计分明显升高,呈明显变应性炎症病理改变;灌洗液中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灌洗液IL-4、IL-5明显升高(P<0.05),IFN-γ、IL-2无明显变化;②BALB/c加强组、腹腔注射致敏组和C57BL/6腹腔注射致敏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但嗜酸性细胞较少,BALF中IL-4、IL-5升高较加强组为弱,灌洗液中细胞计数增高,但嗜酸性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③单剂量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与BALB/c相比,在屋尘螨致敏小鼠哮喘模型的复制中,C57BL/6更易取得成功,且使用皮下注射加强致敏C57BL/6小鼠所复制屋尘螨致敏哮喘模型更为典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高分辨CT(HRCT)扫描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患者段及亚段水平气道壁的厚度,评估支气管哮喘与EB的气道重构,探讨气道壁厚度与气道高反应性(AHR)的相关性。方法用HRCT扫描哮喘、EB、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和健康人共58例,测量右肺上叶尖段(RB1)支气管和能显示支气管横截面的内径为1~6 mm支气管的气道壁的内外径、内外腔面积,通过公式计算出气道壁厚度与外径之比(T/D);气道腔面积(AI);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横截面积百分比(WA%)。测量值以平均体表面积(BSA)表示。结果 RB1和1~6 mm水平的气道壁T/D/BSA健康对照组(0.13±0.02,0.15±0.08)、EB组(0.16±0.07,0.15±0.06)、CVA组(0.16±0.06,0.16±0.08)、哮喘组(0.19±0.09,0.19±0.07),哮喘组较CVA组、EB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1和1~6 mm水平的气道壁WA%各组数据从健康对照组(58.41±7.41,57.81±7.21)、EB组(64.67±7.32,64.34±6.32)、CVA组(65....  相似文献   
3.
金华良  王利民  王娇莉  夏俊波  马胜林 《浙江医学》2017,39(11):860-864,870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哮喘缓解期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缓解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雷帕霉素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致敏与激发制备哮喘模型,休息3周后,采用卵蛋白再次激发1周,在小鼠休息期间治疗组采用雷帕霉素或地塞米松干预。采用Buxco无创肺功能仪检测气道高反应性;Luminex测定肺泡灌洗液IL-4、IL-5、IL-13、IL-17及INF-γ水平;肺组织HE染色评价观察小鼠肺组织气道炎症;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p-S6、S6、AKT、p-AKT(S473)蛋白含量;流式分析测定肺泡灌洗液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结果与正常组及哮喘缓解组比较:哮喘模型组气道反应性升高(P<0.01),灌洗液IL-4、IL-5、IL-13及IL-17水平增加(均P<0.01),肺组织气道炎症评分增高(P<0.01),肺组织mTORC1信号通路下游蛋白p-S6蛋白增加(P<0.01),灌洗液Treg细胞比例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在乙酰甲胆碱浓度为6.25mg/ml时,可降低Penh值(P<0.01),同时降低肺泡灌洗液IL-4水平(P<0.01),并抑制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P<0.01),而肺组织mTORC1信号通路下游蛋白p-S6蛋白下降(P<0.01),但雷帕霉素可降低肺泡灌洗液Treg细胞比例(P<0.01)。结论在哮喘缓解期应用雷帕霉素,其可通过mTORC1信号通路显著抑制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炎症;在哮喘缓解期应用雷帕霉素,对控制哮喘再次发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编码屋尘螨主要过敏原Der p1和Der p2的质粒DNA疫苗对哮喘小鼠脾细胞Foxp3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屋尘螨提取液复制哮喘模型后,将编码Der p1、Der p2的真核表达质粒pDs-Der p1、pCI-neo-Der p2等量混合接种小鼠后对小鼠进行再次激发.分离小鼠脾脏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采用磁珠法分离CD4 CD25 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Foxp3基因的表达,并以IL-2进行刺激观察其增殖反应,测定其上清液中的IL-10、TGF-β含量.将分离的Treg细胞与哮喘小鼠CD4 CD25-T细胞共同培养,观察Treg细胞对CD4 CD25-T细胞增殖及IL-4、IL-5、IFN-γ的影响.结果 哮喘组小鼠脾脏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经DNA疫苗治疗后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显著增加.体外培养发现各组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低于CD4 CD25-T细胞,培养液上清中均未检测到IL-10和TGF-β存在.3组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均可显著抑制哮喘CD4 CD25-T细胞的增殖及IL-4、IL-5和IFN-γ的分泌,但在3组Treg细胞中,哮喘组Treg细胞作用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Treg细胞可显著抑制哮喘CD4 CD25-T细胞的增殖及炎性介质的分泌,哮喘小鼠不仅出现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数量的减少,而且其功能也可能出现缺陷.DNA疫苗治疗可以诱导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增加,并恢复其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药物及重要手段之一。免疫检查点的功能是保持自身耐受并防止自身免疫。ICI通过阻断免疫系统中的抑制性信号通路,重新激活并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抑制剂是首个广泛应用于临床的ICI,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Pembrolizumab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Avelumab和Durvalumab等ICI逐渐应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转移性肾癌等不同类型的肿瘤[1]。  相似文献   
6.
除了维持钙盐代谢和骨骼的稳态以外,研究发现维生素D还可调控包括机体防御,炎症,免疫,损伤修复等在内的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血清低水平的维生素D与肺功能受损、炎症反应和感染性疾病相关.因此,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部感染性疾病都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有关,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概述维生素D在肺部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件肺疾病、肺结核和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夏俊波  任振义 《国际呼吸杂志》2009,29(22):1383-1387
结节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部分具有特征性改变,但大多数表现隐匿,甚至不典型.本文综述结节病典型与不典型胸部X线与CT表现及其在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为结节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比较致敏小鼠及正常小鼠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及CD4+CD25+Foxp3+T数量的差异及大剂量过敏原在体外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致敏及正常对照小鼠脾脏DC表面分子CD11c、MHCⅡ、CD80、CD86表达。分离致敏及正常对照小鼠CD4+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T细胞的数量。致敏小鼠脾脏DC、CD4+T细胞与10 mg/ml OVA或生理盐水共培养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CD4+CD25+Foxp3+T细胞的数量。结果致敏小鼠脾脏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MHCⅡ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小鼠。10 mg/ml的OVA作用后,致敏小鼠脾脏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明显降低。致敏小鼠脾脏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小鼠。10 mg/ml的OVA作用后,致敏小鼠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显著上升。结论大剂量过敏原在体外诱导致敏小鼠T细胞的不反应性,其机制与降低致敏小鼠DC共刺激分子表达,诱导调节性T细胞极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pEGFP-N1-IDO真核表达载体转染未成熟树突细胞,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对CD4 T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细胞,采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后,采用DOTAP脂质体转染法进行转染,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同时建立卵蛋白致敏小鼠模型,分离并纯化脾脏CD4 T细胞,用3H-TdR掺入法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观察IDO转染未成熟树突细胞对卵蛋白致敏小鼠模型脾脏CD4 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TUNEL法检测CD4 T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DO基因转染未成熟树突细胞能抑制卵蛋白致敏小鼠模型CD4 T细胞增殖,pEG-FP-N1-IDO质粒转染组CD4 T细胞减少,与pEGFP-N1空质粒转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IDO基因转染未成熟树突细胞可诱导CD4 T细胞凋亡,pEGFP-N1-IDO质粒转染组CD4 T细胞凋亡率为15.3%±2.6%,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EGFP-N1空质粒转染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IDO基因表达的上调可能是诱导哮喘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小鼠pEGFP-N1-IDO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RT-PCR方法扩增小鼠IDO基因全长,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 用DOTAP脂质体转染法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通过G418筛选, 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IDO的表达.结果 小鼠全长IDO基因序列正确插入pEGFP-N1载体,与GenBank中报道的序列一致,成功构建了pEGFP-N1-IDO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成功地表达目的基因.结论 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和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证明能有效表达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