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海滨 《贵州医药》2003,27(12):1067-1067
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表现 患者男性 ,78岁。因突然胸腹持续撕裂样剧痛并向背部牵扯 2小时就诊于我市某医院。高血压病史2 0年 ,血压最高 180 / 110mmHg ,确诊冠心病 7年 ,确诊肺心病 3年。查体 :肥胖 ,血压 180 / 96mmHg ,痛苦貌 ,无颈静脉怒张 ,桶状胸 ,双肺呼吸音低 ,未闻及干湿口罗音 ,剑下可见心搏 ,心率 80次 /分 ,心律齐 ,心音低钝 ,听诊心尖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 ,腹软 ,剑突下压痛 ,上腹部可扪及动脉搏动 ,未扪及搏动性包块。1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尿淀粉酶及心肌酶谱均正常。X线…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其与血脂、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检测血脂、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及CRP增高(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RI、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增高(均为P<0.05);B组与A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RI及CRP增加更为明显(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TC、甘油三酯(TG)、LDL-C、UA也有相应变化(均为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23例2型糖尿病患者(A组)、42例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30例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C组)、25例健康对照(D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查血脂、CRP.A、B、C三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组(28%),B组(73.81%)又显著高于A、C组;A组(52.17%)和C组(53.33%)间无显著性差异;A、B、C三组CRP、LDL-C、TC水平及平均、最大IMT厚度均明显高于D组(P<0.05或P<0.01),B组较A组和C组更明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而B组和C组的最大IMT值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CRP、IMT、LDL-C密切相关(P<0.01).提示血脂及其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  相似文献   
4.
唐海滨 《贵州医药》1990,14(2):94-95
早在1953年Kantrowitz等就首次提出升高舒张压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设想并进行试验.以后相继问世了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水袋式正负压体外反搏等装置,但均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国内于1976年由中山医学院研制成功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装置,1977年首先报道了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结果.我院于1986年5月起使用体外反搏装置对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与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现将疗效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高频率超声对5例病例检查结果,根据其声像图特点,探讨该方法对诊断脉络膜脱离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其与血脂、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检测血脂、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及CRP增高(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RI、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增高(均为P<0.05);B组与A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RI及CRP增加更为明显(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TC、甘油三酯(TG)、LDL-C、UA也有相应变化(均为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诊断建议标准,选择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老年MS患者共45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情况及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结果MS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斑块发生率、Vmax、RI均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人MS颈动脉硬化程度严重,以斑块多发、斑块的不稳定性为特点。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海滨  胡艳文  韦旻  刘鲲 《贵州医药》2006,30(5):419-42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 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已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为主。本文通过对62例老年人NAFLD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状况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脏疾病引起胆囊壁改变的超声诊断分析贾豫黔(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B超室贵阳550002)肝脏疾病患者胆囊壁常常发生改变,在重症和急性肝病时尤为明显。而这种改变并非胆囊本身炎症所致。本文通过对67例肝病患者胆囊壁厚度的测定,就肝脏疾病与胆囊壁之间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