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疟原虫感染小鼠在原虫血症高峰期经氯喹治愈后,再感染同/异种疟原虫的疾病进程和免疫保护特征。方法 用非致死型约氏疟原虫17XNL株(P. y 17XNL株)感染C57BL/6小鼠,感染率达高峰时(第9天)半数小鼠以氯喹治疗,其余小鼠自然痊愈。痊愈后小鼠于初次感染90 d后分别采用等量致死型约氏疟原虫17XL株(P. y 17XL株)或伯氏疟原虫ANKA株(P. b ANKA株)再次感染,采用吉姆萨薄血膜染色法观察原虫血症水平变化,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再感染前后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脾细胞中记忆性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初次感染P. y 17XNL株后,自愈与氯喹治愈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分别为(5.047 ± 0.924)、(4.429 ± 0.624)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437,P > 0.05);但均显著高于无感染正常组小鼠的(1.624 ± 0.280) pg/mL(F = 22.522,P < 0.01)。自愈和氯喹治愈组小鼠再感染P. y 17XL株或P. b ANKA株并痊愈后,各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分别为(15.487 ± 1.173)、(14.644 ± 1.523)、(15.965 ± 1.150) pg/mL和(15.185 ± 1.333)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542,P > 0.05);但均高于初次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67.383,P < 0.01)。感染P. y 17XNL株后自愈及氯喹治愈组小鼠再感染P. y 17XL株或P. b ANKA株并痊愈后,各组小鼠CD4+记忆性 T细胞比例分别为(34.023 ± 2.289)%、(35.608 ± 1.779)%、(34.208 ± 2.106)%和(32.820 ± 1.930)%, CD8+记忆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17.103 ± 1.627)%、(17.873 ± 1.425)%、(17.935 ± 2.092)%和(18.918 ± 2.82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0.944、0.390,P均> 0.05);但均高于初次感染后小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记忆性T细胞,F = 50.532,P < 0.01;CD8+记忆性T细胞,F = 21.751,P < 0.01)。结论 小鼠疟疾经氯喹治疗痊愈不影响宿主在再感染时产生有效免疫保护力。初次感染后,小鼠对同种和异种疟原虫再感染均具有一定保护性且对同种疟原虫再感染的抵抗力强于异种疟原虫。  相似文献   
2.
正"迅速把'伤员'转移到掩体内包扎,注意隐蔽。"伴随着密集的枪声,两名卫生员快速匍匐至一名腿部中弹的"伤员"身边,对其进行紧急治……在野战环境下,卫勤人员与参战官兵密切配合,对战场救护、卫生防疫、心理干预等模块,进行全程推演训练。近日,武警广西总队百色支队以实战为背景,开展山林捕歼战斗、居民楼反劫持战斗以及极限体能等课目训练,锤炼特战队员在多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LR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下调LRP16表达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EliVision检测LR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构建LRP16-shRNA表达载体,建立下调LRP16基因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K);采用CCK-8和Transwell试验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RP16蛋白的阳性率为86.2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LRP16蛋白阳性率为13.3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LRP16基因表达下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慢。体外观察LRP16基因表达下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弱。结论 LRP16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增高,LRP1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下调LRP16基因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GNET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以腹部不适入院,肿瘤眼观均为溃疡型肿块,镜下见上皮样细胞呈弥漫片状、巢状分布,胞质弱嗜酸性,胞核圆形,可见泡状核,核仁不明显。免疫表型:S-100、SOX10、vimentin均弥漫强阳性,黑色素标志物Melan-A和HMB-45均阴性。FISH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WSR1基因断裂重排。结论GNET患者发病年龄小、预后差,因其形态学的相似性,临床易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hit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RNA激活上调Fhit表达后观察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1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hit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hit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构建Fhit-saRNA表达载体,转染至子宫内膜癌ISK细胞株,建立上调Fhit基因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和RT-PCR验证转染效果。通过CCK-8和Transwell试验分析转染前后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均显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明显降低甚至缺失(P < 0.01);CCK-8结果显示Fhit基因表达上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明显减慢,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Fhit基因表达上调后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空白对照组的穿膜细胞数显著高于转染组(P < 0.01)。结论相比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Fhit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较低且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通过saRNA上调Fhit后,其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