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建立农村及社区远程心电监测管理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8月至2015年7月,我中心共远程监测心电图51327例,检出异常心电图33062例,其中心律失常13758例、异常ST-T改变13265例、心肌梗死126例。分别进行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异常ST-T改变及心肌梗死阳性率的统计,对105例病程6h行溶栓术与21例病程12h未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人数统计。结果共监测十二导联同步24h动态心电图3961例、十二导联同步静态常规心电图47366例,其中异常心电图33062例,阳性率64.4%,心律失常13758例,阳性率26.8%,异常ST-T改变13265例,阳性率25.8%,心肌梗死126例,阳性率0.23%。由网点转入我院治疗的病人7613例,抢救网点急危重症病人3600余例,医院专家通过网络对农村及社区卫生室首诊的复杂病症患者给予了4800余人次的远程指导。结论农村及社区远程心电监测的建立,实现了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了分工明确、信息互通、农村及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心电图诊断标准化即心电图专业技术质量控制。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时间,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胞二磷胆碱和复方丹参,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舒血宁。将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农村及社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死亡规律。方法采用远程心电监测会诊的方法,入选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监测组),分析入选患者四季及每天时间发病及死亡情况。选择同期门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21例患者(门诊组),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监测、会诊农村及社区远程终点患者心电图14591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65例(0.44),其中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死亡率为7.69(5/65),低于门诊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14.28,3/21),但两组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与社区急性心肌梗死易发时间为冬季(构成比为40)、每天晨起5:00~10:00(构成比为36.9),监测组与门诊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四季构成比及每天发病的时间构成比,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农村及社区急性心肌梗死易发时间为冬季、晨起,远程心电监测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N乙-酰半胱氨酸对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AMI模型制作成功后,给予NAC组NAC。4周后用心脏超声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T-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浓度。流式细胞仪测定梗死边缘区细胞凋亡率。结果与AMI组相比,NAC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明显改善;T-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凋亡率明显降低。提示NAC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梗死边缘区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沙星进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进行联合化疗。对两组患者进行1个疗程3周后,评价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完全缓解(CR),15例患者部分缓解(PR),13例患者稳定(SD),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10例患者完全缓解(CR),12例患者部分缓解(PR),20例患者稳定(SD),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由L-半胱氨酸加上乙酰基形成,是细胞内还原性谷胱甘肽的前体。在临床上,它主要作为一种黏液溶解剂用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对该药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它在治疗心脏病等很多疾病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作用。现就NAC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