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现场条件下,用双盲法对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试验(McAb—RIHA)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McAb—RIHA 与 Kato 法粪检总的样本检测符合率达80.0%,与粪检阳证样本的符合率(校正)达83.9%,对粪检阳性,McAb-RIHA 阴性的样本复查排除37.5%(3/8)的粪检假阳性,对粪检阴性,McAb—RIHA 阳性的样本Kato 法复查一次(3张涂片)检出24.6%的样本阳性(14/57),是总样本粪阳率6.79%(34/501)的2.62倍,与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Dot—ELISA)的检测结果比较,两法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McAb-RIHA 在现场用于诊断血吸虫病具有较为理想的准确性,且其操作简便、诊断快速,具有较高的现场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日本血吸虫自然感染及化疗后小鼠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肝促纤维化基因表达的变化。C_(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尾蚴后于不同周数分离肝组织,抽提RNA用分子杂交分析白蛋白、rRNA、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集落刺激因子(CSF-1)、骨胶原及纤维连结素的基因表达量,同时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rRNA、白蛋白、Ⅳ型骨胶原在感染过程中保持相对恒定,而TGF-β_1,CSF-1和胶原基因表达是随病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一株血吸虫成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SM 38-3。其靶抗原为成虫表膜,免疫球蛋白型为1gG 2a,能识别血吸虫分子量为25k D的表膜蛋白抗原表位。该单克隆抗体纯化后标记过氧化物酶,用于Dot-ELISA测定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115份,阳性反应103份,阳性率为89.6%;测定急性病人血清89份,阳性反应85份,阳性率为95.5%;测定141份正常人血清,阳性反应2份,假阳性率为1.4%。与血吸虫肠相关抗原的检测比较,结果阳性率与抗原滴度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160名混合感染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苏丹病人经不同药物治疗后检测其血清循环阳极抗原(CAA)水平。病人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分别用敌百虫、羟胺喹、吡喹酮及多种维生素制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日、5日分别收集病人血清、粪便和尿液。尿液采用Feldmeier的过滤锥蓝染色法查找虫卵、粪便虫卵计数采用Teesdale等改进的加藤  相似文献   
5.
按照实验设计,用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恒河猴,待原虫血症出现,然后用咯萘啶 6mg/kg、蒿甲醚 10 mg/kg 和氯喹 20 mg/kg 联合治疗 3 d,清除红内期原虫,观察 100 d内的近期复发情况。如复发则再给予联合治疗。接种子孢子50个的猴M192和55×10~2个的猴 M193无近期复发,而接种子孢子 11×10~3 个的猴 M194 于治疗后 47 d复发 1次,接种子孢子 55×10~4 个的猴M 195分别于治疗后 30 d、37 d和 51 d 出现复发。结果显示,接种子孢子数量宜在 11×10~3 个以上。本研究实际上已对前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的验证,并且实现了总体设计的预定目的,用引自越南的食蟹猴疟原虫建立了近期复发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7.
血吸虫病人治疗前后循环抗原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具有反映病人活动性感染的病原诊断意义,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McAb)的应用,已使该法成为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应用以日本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抗原(CC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的Dot-ELISA法对低感染度的慢性血吸虫病人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CCA水平的检测,观察病人治疗前后循环抗原水平的变化,了解其反映感染度和疗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疟原虫子孢子经传染蚊注入人体后,几分钟内侵入肝细胞,尔后几天内增殖为成千上万个能感染红细胞的裂殖子。尽管对子孢子和疟原虫的肝组织期有了一定认识,但仍不了解其到达肝脏并进入肝细胞的机制。最近的研究表明环子孢子蛋白(CS)可结合到肝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s)上。本文作者就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对于子孢子入侵的意义作了简要综述。 肝细胞被子孢子感染的速度及选择性提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免疫印迹试验对抗日本血吸虫卵可溶性糖蛋白单克隆抗体SM_(21-2)识别感染兔血清中循环虫卵抗原表位作了初步的分析。将Dot-ELISA检测呈阳性反应的感染兔血清进行SDS凝胶电泳,再转移至NC膜上,采用间接ELISA染色。结果发现SM_(21-3)能识别感染10、100、1000条尾蚴兔血清中27kDa的循环虫卵抗原表位,而正常血清无此区带。同时发现在46kDa处存在非特异性反应。不同的封闭剂对印迹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用0.3%Tween-PBS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间日疟复发是疟疾病原学上的一个重要难题。Shortt和Garnham在发现人体和猴间日疟原虫红外期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性红外期学说,由于缺乏实验依据而不能成立。Moshkovski提出两型子孢子学说和Lysenko提出子孢子多态学说认为不同的子孢子是间日疟潜伏期长短不一、复发时间不同的原因。Krotoski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发现了人和猴肝组织内间日疟原虫休眠体的存在,认为休眠体是导致间日疟复发的原因,提出了休眠体学说。Hollingdale等在红外期体外培养中也找到了休眠体。然而最终确定休眠体与复发的关系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进一步研究红外期,包括红外期的体外培养对于阐明间日疟复发的机理,解决间日疟根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