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多发性大动脉炎常以头臂动脉、肾动脉、胸腹主动脉为好发部位 ,累及冠状动脉罕见。我们经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造影证实多发性大动脉炎造成冠状动脉左主干 90 %狭窄 ,左锁骨下动脉开口80 %狭窄并行冠脉介入治疗一例 ,效果良好 ,供同道借鉴。1 临床资料女性、4 2岁。发作性心前区疼痛l月余入院。l月前无明显诱因活动时出现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每次发作持续 10分左右 ,含硝酸甘油 5分钟症状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 ,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给予扩冠、抗凝治疗 ,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本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 ,左…  相似文献   
2.
完善高职财会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高职教材的编写,更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高职财会专业的教 材建设应在分析现有教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理清教材建设基本思路,根据高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与 要求,顺应高职教材发展趋势,建立和完善教材建设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直流电刺激法制备动脉血栓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研究物理性血栓溶解疗法而评价直流刺激制备动脉血栓模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60只均分为A、B、C3组,分别以直流电刺激法、注入凝血酶法和损伤血管内膜法制备动脉血栓模型,3h为实验终点。结果 直流电刺激法(A组)制备的动脉血栓模型成功率100%。其成功率,血栓质量及其对血管壁完整性的维护等均优于传统的注入凝血酶法(B组)或损伤血管内膜法(C组)。结论 推广使用直流电刺激制备血栓模型的方法。以增加进一步溶栓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起搏器治疗慢快综合征的疗效,积累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起搏器选择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左主干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大动脉炎常以头臂动脉、肾动脉、胸腹主动脉为好发部位,累及冠状动脉罕见。我们经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造影证实多发性大动脉炎造成冠状动脉左主干90%狭窄,左锁骨下动脉开口80%狭窄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又叫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能被真菌、细菌、藻类、霉菌等微生物在酶的作用下发生降解,使高分子链逐渐断裂的高分子材料,降解产物一般是小分子或低聚物,而这些降解产物一般对生物体无毒,通过吸收或经代谢排出,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吗啉-2,5-二酮及其衍生物:是靠酯键和酰胺键构成的一种六元环状单体,它们的均聚物及与其他生物材料的共聚物都是一种有价值的生物可降解医用材料。由于聚合物分子中酰胺键之间能形成氢键,使此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而主链上的酯键易水解,使聚合物具有可降解性能。 背景:生物降解性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目前常被用于神经导管、组织工程、药物控释载体等,而聚吗啉-2,5-二酮及其衍生物目前被广泛应用,其合成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的:论述吗啉-2,5-二酮及其衍生物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其存在的优势与缺憾。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Sci和PubMed数据库1982至2015年的文献,检索词为“吗啉-2,5-二酮、生物降解、Morpholine-2,5-dione、Biodegradable”。 结果与结论:吗啉-2,5-二酮及其衍生物单体的合成方法目前主要有:α-氨基酸和α-卤素酰卤的酰化反应、分子内的酯化反应及分子内的缩合反应。各有优缺点,需要探索出一种较为完善的方法。吗啉-2,5-二酮的开环聚合是一种合成聚酯-酰胺的较好的方法,但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转化率较低。催化聚合吗啉二酮时目前有金属化合物催化聚合、酶催化聚合。聚吗啉-2,5-二酮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可合成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ORCID: 0000-0002-3786-8458(杨立群)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慢快综合征患者心脏起搏器类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评价起搏器治疗慢快综合征的疗效,积累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时起搏器选择的经验。方法 对35例慢快综合征患者分组进行单腔VVI、AAI和双腔DDD起搏器治疗,并在植入起搏器后1年内进行随访。结果 接受DDD和AAI起搏器的患者,房颤的发作情况均大为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气促等,在植入AAI和DDD起搏器后半年内全部消失。而植VVI的患者,症状虽然有改善,但不及另外两组。所有病例在1年内,起搏阈值均无明显的改变及组间差异。结论 对于合并阵发性房颤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患者,应积极选用AAI及DDD起搏器治疗,选用AM起搏器的病例应具备:①阵发性房颤发作频度每周不超过2次;②持续时间不超过2h;③多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④房颤发作心室率≥80次/min。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术中应用心房起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在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术中应用心房起搏的效果 ,对术中在心房起搏下放电的 34例进行了研究 ,并与以常规方法进行手术的另外 34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 ,在心房起搏下放电能有效地抑制结性心律 ,放电中持续5s以上的结性心律发生率对照组为 94.1 % (32 / 34) ,而起搏组仅为 1 1 .8% (4/ 34) ,P <0 .0 0 1 ;减少总放电次数 ,对照组为 8.6± 5 .4次 ,起搏组为 3 .2± 1 .8次 ,P <0 .0 0 1 ;缩短总放电时间 (1 4 0 .6± 65 .4svs 1 86 .5± 82 .6s,P <0 .0 5) ;增加单次持续放电的成功率 (88.2 %vs 8.8% ,P <0 .0 0 1 ) ;同时可减少术中并发症及降低术后复发率 ,对照组有 4例术中出现一过性Ⅰ度房室阻滞 ,有 2例在术后 1年内复发 ,而起搏组无 1例发生上述情况。结论 :在房室结改良术中应用心房起搏的方法进行放电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