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索心肌miRNA-1和miRNA-21在七氟醚后处理(Sevo Po C)老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效果中的表达及其潜在作用。方法建立年轻(3~4月龄)和老龄(22~24月龄)大鼠在体心梗模型(30 min冠脉结扎,恢复血流120 min),给予Sevo Po C(1.0 MAC),采用TTC法检测心梗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Taq Man探针法检测心肌miRNA-1和miRNA-21表达水平,并分别行miRNA-1和miRNA-21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Sevo Po C可明显降低年轻大鼠心肌I/RI引起的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凋亡水平升高(所有P0.05),但此效果在老龄大鼠中消失(所有P0.05)。大鼠心肌I/RI可导致心肌miRNA-1和miRNA-21升高,但老龄较年轻组增幅更为明显(P0.05);Sevo Po C能使年轻大鼠心肌miRNA-1和miRNA-21降至基础水平(P0.05),但老龄大鼠经Sevo Po C后这两种水平仍较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RNA-1和miRNA-21均与凋亡水平呈现较强的正相关(P0.05)。结论Sevo Po C并不能对在体老龄大鼠心肌I/RI发挥保护作用,表现为心肌梗死面积和细胞凋亡水平不下降,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后老龄心肌miRNA-1和miRNA-21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入的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11例老年患者,根据术中是否置入肺动脉漂浮导管,分为行肺动脉漂浮导管治疗组(PAC组,278例)和未行肺动脉漂浮导管治疗组(非PAC组,433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肺动脉漂浮导管置入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影响。结果 711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中,共11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其中PAC组3例(1.1%),非PAC组8例(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术后院内死亡、心肌梗死、术后新发心房颤动、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导致的再次手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PAC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低于非PAC组(校正后比值比为0.199,95%置信区间:0.042~0.939,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在心肌梗死、术后新发心房颤动、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最有效的方法。由于该疾病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此类患者围术期处理存在较大的挑战。本文综述HOCM病理生理特征及围术期处理要点。围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是保证手术成功最为重要的监测手段,合并左心收缩功能不全或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行肺动脉导管监测。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是外科治疗HOCM的金标准,患者经过精细的围术期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背景 作为远隔缺血处理(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PC)心肌保护最重要的效应因子,内源性介质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目的 综述RIPC心肌保护作用介质的相关研究.内容 动物实验研究证实RIPC后收集动物的血液或冠脉流出液亦可对其他动物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发挥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归纳目前的动物研究,作者从内源性保护介质的提出、成份鉴定及特性、细胞内信号机制进行系统描述.同时,概括来自人类的一些相关证据.趋势 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内源性介质的主要效应成份,为心肌保护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研究七氟烷预处理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心脏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随机分入以下三组:(1)对照组;(2)缺血再灌注组;(3)七氟烷预处理组(3%七氟烷预处理15分钟)。记录各组的血流动力学、心电图,测量冠脉流出液肌钙蛋白I水平,测定细胞内钙离子和活性氧水平。结果七氟烷预处理能显著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左室发展压,左室内压上升/下降速率和心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减少冠脉流出液肌钙蛋白I水平(P均〈O.05)。在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七氟烷预处理能显著减少室性早搏个数[从182(133)次/分降至83(52)次/分],缩短室速[41(45)s降至20(22)s]和室颤[从22(43)s降至0(0)s]的发作时程,减少室颤发生率(从80%降至10%),并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从4(0)降至2(O)](P均〈0.05)。七氟烷预处理还能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和活性氧水平(P均〈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起保护作用,能改善离体大鼠心脏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慢性心肌梗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在体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6周后开胸取心脏,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心脏8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心脏随机分为8组(n=10),Ⅰ组K-H液持续灌注90 min;Ⅱ组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Ⅲ组~Ⅵ组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最初15 min灌注含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 15 μmol/L、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1/2)抑制剂PD98059 20 μmol/L、0.02%二甲基亚砜及经3%七氟醚饱和的K-H液,随后更换为K-H液再灌注45 min;Ⅶ组和Ⅷ组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最初15 min灌注3%七氟醚饱和的K-H液,同时分别给予LY294002 15 μmol/L和PD98059 20 μmol/L,随后更换为K-H液再灌注45 min.于平衡灌注20 min、缺血前即刻、再灌注15、30和60 min(T0-4)时测定冠状动脉流量(CF)、记录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最大收缩速率(+dp/dt)、左室最大舒张速率(-dp/dt)、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及心率(HR);于T04时收集冠状动脉流出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于T4时测定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于T2时取左心室,测定蛋白激酶B(PKB/Akt)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表达水平及心肌细胞mPTP的开放程度.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Ⅷ组再灌注时LVDP、±dp/dt、HR和CF降低,LVEDP升高,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冠状动脉流出液LDH和CKMB活性升高,心肌细胞mPTP开放程度增加(P<0.05);与Ⅱ组比较,Ⅵ组再灌注时LVDP、±dp/dt、HR和CF升高,LVEDP降低,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冠状动脉流出液LDH和CK-MB活性降低,心肌PKB/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增强,心肌细胞mPTP开放程度降低(P<0.05),其余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七氟醚后处理可减轻慢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激活PI3K-PKB/Akt和MEK1/2-ERK1/2,从而抑制心肌细胞mPTP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周程辉  连春微  万洪伟  刘斌 《华西医学》2009,(11):2876-2880
目的:评价Ⅱ代引流型喉管(LTSⅡ)和Proseal喉罩(PLMA)在择期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检索了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3期)、Pubmed(1950~2009)、EMBase(1989~2009)、CNKI(1979~2009)、VIP(1989~2009)、CBM(1978~2009)中相关Ⅱ代引流型喉管(LTSⅡ)和Proseal喉罩在择期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根据指标相应异质性进行描述性分析或Meta分析(RevMan 5.0)。结果:共纳入3个RCT,共244例研究对象,文献质量均为B级。3个RCT的结果显示与PLMA相比,LTSⅡ具有相似的首次置入成功率(P=0.45)、术毕即刻上呼吸道损伤发生率(P=1.00)、术后24 h咽痛发生率(P=0.81)、术后24 h吞咽困难发生率(P=0.12)。2个RCT的结果显示两组引流管置入均较容易。1个RCT的结果显示两组的操作者主观评价相近(OR=1.86,95%CI 0.39~8.99)。气道封闭效果由于采用方法学差异性较大,指标也不尽相同,尚不能得出准确结果。结论:LTSⅡ在择期手术中用于气道管理具有较好的前景。但是现时仍不宜用于需在择期术中进行控制通气的病人。关于气道封闭效果,尚需采用更合理规范的指标、更高质量的研究设计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性别因素和处理策略对远隔缺血预处理减轻心脏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相应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1990年2月至2012年2月)纳入以英文公开发表有关远隔缺血预处理在成年患者心脏手术中产生心肌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分析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计算标准化均差(SMD).采用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判断结果的可信度.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3篇RCT,共985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远隔缺血预处理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SMD=-0.539;95%CI:-0.926~-0.152;P<0.05),具有明显异质性(I2=88.7%;P<0.01).此结果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P=0.083,Begg检验;P=0.077,Egger检验),且敏感性分析显示每个独立的研究对总效应尺度的幅度和方向无明显影响(P>0.05),结果可信度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回归系数=0.02;95%CI:-0.002 ~ 0.042;P<0.1;校正R2=19.61%)和总缺血时间(min,回归系数=-0.08;95%CI:-0.154 ~0.002;P< 0.1;校正R2=19.47%)是影响远隔缺血预处理减轻心脏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因素.结论 性别因素可影响远隔缺血预处理减轻患者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效果,减轻女性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优于男性,适当增加单次缺血时间或总次数可获得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正常甲状腺功能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相关并发症,探讨不同甲状腺激素水平是否影响CABG患者的早期结果。 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4年3月由阜外医院同一手术团队治疗的男性正常甲状腺功能CABG患者资料,其中311例低甲状腺激素水平[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浓度1.79~2.93 pg/ml]为试验组(L组),经左室射血分数、年龄进行1∶1匹配,311例高甲状腺激素水平(FT3浓度2.94~4.09 pg/ml)患者为对照组(H组)。观察早期结果项目包括:机械辅助呼吸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新发脑梗死、心肌梗死、新发房颤、急性肾功能不全(AKI)、恶性心律失常、气管切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植入、院内死亡等事件。 结果 L组的术后住院天数6(6,9)(四分位数表示)明显长于H组的术后住院天数6(6,9)(Z=4.159,P<0.05),IABP植入率为2.6%及AKI发生率为17.7%,高于H组的0.3%及9.0%(χ2=5.524、10.136,P<0.05)。而院内死亡、气管切开、血液透析、恶性心律失常、新发脑梗死、新发房颤、心肌梗死等早期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影响CABG的早期结果。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和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经硬膜外与经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EMbase、PubMed、CNKI、VIP、CBM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包括435例患者。按镇痛方法和测量指标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4、12、24、48h的镇痛效果均优于静脉自控镇痛(PCIA),住院时间短于PCIA;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PCI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EA的镇痛效果、康复速度和总体满意度均优于PCIA。但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病例数有限,且偏倚情况不确定,尚期待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