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及抑制炎症因子的激活,以便更好地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疾病。方法将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的高血压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常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太大改善,而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FIB)、非创伤性血管内皮功能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进行降压治疗的同时,合并使用阿托伐他汀药物可以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白蛋白尿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预后作用,并进一步评估螺内酯在减少该人群中白蛋白尿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331例HFpEF患者。并收集患者基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与临床资料。通过Cox多元回归分析计算风险比(HRs),得出UACR与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衰再住院和高钾血症)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比分析UACR组内使用与非使用螺内酯1年后尿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合并白蛋白尿HFpEF患者180例,无白蛋白尿患者151例。UACR组具有较多男性,β-受体阻滞剂使用、糖尿病病史、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而且收缩压较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白蛋白与复合终点独立密切相关,其风险比为1.54(95%CI,1.12-2.13,P=0.020)。170例UARC患者随访期间返院复查UACR。对于其中使用螺内酯的131患者,1年后尿白蛋白下降42%,明显高于非螺内酯组。。结论:在HFpEF患者中,尿白蛋白增加会导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螺内酯显著减少HFpEF患者白蛋白尿,并有望改善HFpEF远期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心脑血管病社区防治示范点人群进行综合干预,来观察代谢综合征(MS)各项有关指标,评价干预效果并指导干预措施.方法 2001年按照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设计的示范点基线调查要求,对贵阳市黔灵镇社区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治示范点人群(>15岁)的多重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和综合干预.抽样方法采用三阶段固定样本随机抽取1817人.经过5年综合干预后,2006年按上述方法再次三阶段固定样本随机抽取1231人进行复查.同时对该社区人群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的抽样调查.结果 干预后人群MS的患病率为9.3%,较基线时(干预前)12.0%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MS相关因素≥1,≥2,≥3个的人群发生率与基线时比较.发生率有明显下降(P<0.01).干预后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基线时比较有明显的下降(干预后:18.1%比干预前:23.4%,P<0.01).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从基线时的17.1%、13.0%、4.6%提高到45.7%、41.4%、14.1%(P均<0.01).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指标与基线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其中以腰围、血糖、胆固醇、体质量指数下降明显(P<0.01).干预后人群心脑血管病总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干预后:2.4%比基线时:4.1%,P<0.01).结论 通过对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病的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能明显降低人群MS的患病率及其各项主要指标,人群心脑血管病总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我市境内的雪峰山脉富含金矿,从1991年起域内及附近村民以村办、个体、联办等形式大举进山开矿采金,在毫无尘毒防制情况下,采矿粉碎后用汞齐法提炼金子,除采矿粉碎过程中粉尘危害外,汞中毒情况也比较严重.据统计,从1994~2001年8月我中心共收治汞中毒300多例,其中大部分来自于该矿区.为了解该矿区汞中毒危害情况,我们于2001年9~10月到该矿区进行汞中毒情况调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A组为观察组,予预混人胰岛素联合缬沙坦治疗,B组为对照组,予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6个月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BUN、Cr、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动脉压(MAP)。结果:A组AER水平3、6个月时明显低于B组同期水平(P〈0.05),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B组AER水平6个月时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预混人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对减少早期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保护肾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不同危险分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NSTEACS患者75例依据危险分层分为低危25例(低危组),中危25例(中危组),高危25例(高危组),同期住院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5例为对照组;比较入院即刻、入院24h及7d4组血清NT-proBNP、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随访1a,观察4组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高危组各时间点NT-proBNP、肌钙蛋白T和hs-CRP水平高于中、低危组及对照组(P<0.05);NSTEACS患者入院即刻、入院24h及7dNT-proBNP水平与肌钙蛋白T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入院即刻、入院24h时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高危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中、低危组(P<0.05)。结论 NT-proBNP可作为NSTEACS不同危险分层远期预后的一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分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18例已确诊为ACS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ACS伴抑郁症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抗抑郁药物,8周后进行HAMD评分。结果 418例不同危险分层ACS患者中,轻度抑郁112例,中、重度抑郁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型抑郁症的发生率21.4%(23/107),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27.1%(32/118),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50.3%(97/193)。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各组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与抑郁症相关,危险度最高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抑郁发生率最高。抑郁症可加重ACS患者的病情,故在治疗ACS时,更要重视其相伴的精神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易旺东  周祖勇 《右江医学》2010,38(4):424-425
目的评价联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氧疗、抗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应用利尿剂、洋地黄以及扩血管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20 mg、多巴酚丁胺20 mg及酚妥拉明10~2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内静滴,每日1次,共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液生物平衡疗法对高粘血症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应用XSZ -3B型血液生物平衡治疗仪 ,静脉采血150~200ml注入一次性无菌采血杯中进行紫外线和低能量He -Ne激光照射、磁化并充氧15~20min后回输。采血同时快速静滴平衡液(低右或培他啶盐液加mg2 、Ca2 、K 等400ml) ,间隔2~3d一次 ,5~6次为1疗程。1疗程后复查血液流变指标并自身前后对照。结果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液生物平衡疗法具有明显降低血液粘滞度 ,增加纤维蛋白原的溶解度 ,提高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 ,纠正异常血液流变学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进展 ,展示了高粘血症与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如缺血性心血管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围血管病等有密切关系[1] 。因此对于高粘血症的治疗 ,纠正异常的血液流变学状态 ,逐渐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我们采用血液生物平衡治疗仪对 78例老年高粘血症进行了治疗 ,观察该疗法对老年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中心血液生物平衡治疗室 1999~ 2 0 0 2年 2月住院老年病人 78例为观察组 ,男 5 2例 ,女 2 6例 ,年龄 60~ 78岁 ,其中脑动脉硬化症 41例(含脑梗死后遗症 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