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房心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胚胎心脏发育障碍时,左心房或右心房被纤维肌性膜分隔成两个腔,左心房被分割者为左心型,右心房被分割者为右心型。亦有学者认为可能与胚胎发育时原发隔生长异常有关,并同时可能累及二尖瓣[1]。不典型三房心尚包括了右房三房心和其他类型的变异[2];典型三房心一般是指左心三房心。即左心房内出现纤维肌性隔膜,将左心房分为副房与真房[3]。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非损伤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SML)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慢性CSCR患者60例(60眼),分为3组:非治疗观察(non-therapeutic observation,NTO)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组、SML组,每组20例(20眼)。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自发荧光、黄斑完整评估仪等获取研究前后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敏感度(retinal sensitivity,RS)、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高度及消失时间、中心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horiocapillaris flow area,CFA)等数据以及评估椭圆体带、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等损伤。结果 NTO组仅4眼SRF消失,消失时间为(2.98±0.34)个月;PDT组患眼经(1.25±0.44)次PDT治疗后SRF均消失,消失时间为(1.87±1.32)个月;SML组患眼经(2.70±1.63)次治疗后SRF均消失,消失时间为(3.50±2.06)个月,PDT组与SML组治疗次数及SRF消失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NTO组BCVA、RS稍改善,CMT、SCFT及CFA均较入组时下降,但末次随访时NTO组上述指标与PDT组、SM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T组、SML组BCVA、RS及CF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CMT与SCFT均较治疗前下降,两治疗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NTO组持续存在椭圆体带损伤,PDT组、SML组椭圆体带形态均改善,自发荧光均未见明显变化,均未见脉络膜新生血管,SML组未见滴定激光斑点。结论 慢性CSCR积极治疗可以避免黄斑结构与功能进一步损伤;SML治疗与PDT治疗结果类似,均能有效改善慢性CSCR患眼视功能与恢复视网膜形态结构,但SML治疗次数相对较多、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自发性甲状腺皱缩结节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下(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表现特点,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PTC)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经细针穿刺(fine-needle aspiration,FNA)细胞学或术后病理证实的39例自发性甲状腺皱缩结节患者(46个结节,即皱缩结节组),其中男12例,女27例,年龄25~76 岁,以及同时期经术后病理确诊的PTC患者中随机选取32例(36个癌灶,即PTC组),其中男8例,女24例,年龄23~68 岁。比较2组病变的大小、形状、边界、回声、钙化、血流信号等常规超声表现,其中28个皱缩结节及30个PTC在FNA或术前行CEUS检查,分析比较2组在增强模式下的表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2组的超声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行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是否为独立预测风险因素。结果单变量分析示皱缩结节组与PTC组相比,更常表现纵横比<1、边界清晰、极低回声以及无或点线状增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纵横比<1者∶36比17,χ2 =8.511;边界清晰:30比15,χ2 =4.523;极低回声:27比9,χ2=9.310;无或点线状增强方式:24比3,χ2 =33.369;P值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示结节纵横比<1、边界清晰及极低回声为皱缩结节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5.204、3.134和5.042,P值分别为0.003、0.031和0.003)。其中15个皱缩结节从良性表现至首次可疑恶性的时间跨度为(18.6±10.5)个月,初始最大长径缩小(24.3±11.4)mm。结论皱缩结节相较于PTC超声检查中更常表现为纵横比<1、边界清晰、极低回声和无或点线状增强方式。结合随访过程中患者历史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肥胖对心脏结构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以及比较左室舒张功能各项评价指标的敏感性。方法:选择100名健康体检者,根据体质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对照组,25例),超重组(45例),肥胖组(30例)。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和彩色M型多普勒对其进行检测,并对各组的心脏结构和左室舒张功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重组与肥胖组的左房、左室增大,室壁增厚,左室重量指数增加,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a)、Ea/二尖瓣瓣环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比值下降,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Ea比值增加(P<0.05);肥胖组E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比值下降,A值升高,等容舒张时间延长,舒张早期左室血流传播速度减慢(P<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心脏结构和舒张功能进一步恶化(P<0.05)。结论:肥胖可引起心脏肥大,左室舒张功能下降,且随体质指数的增加改变更明显。肥胖是亚临床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心肌迟缓型左室舒张功能下降阶段,综合多指标分析可提高左室舒张功能评价的准确性。组织多普勒和E/Ea较常规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方法更敏感、有效。  相似文献   
6.
心包积液是心包的常见病,病因诸多,临床易误诊、漏诊。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积液有确定诊断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1995~1996年超声心动图诊断的59例心包积液患者资料,分协讨论超声在心包积液诊断上的应用价值。l资料和方法本组心脏超声检查1200例,男802例,女398例。年龄12~78岁。采用HP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I-IZ。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或坐位,取心脏常规探测切面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心包积液的良恶性均由病理或临床证实。2结果1200例心脏超声检查中,检出心包积液59例,其中少量积液36例,中量积液2例,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估风湿性左心瓣膜病患者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将风湿性左心瓣膜病组按三尖瓣返流速度估测肺动脉高压的程度,选取其中的肺动脉高压轻度组作为研究对象,获取正常组和风湿性左心瓣膜病组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窒面心肌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应变、应变率曲线,并且分别测量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结果风湿性左心瓣膜病肺动脉高压轻度组,其(1)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室面收缩期峰值应变均小于正常组(P〈0.05);(2)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和室间隔右室面中间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是评价风湿性左心瓣膜病右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敏感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在病变早期发现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回顾1994~1997年201例急腹症患者的超声检查,并对漏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得出超声诊断阳性率为89%(179/201),最后诊断符合率为95%(170/179)。表明超声对急腹症的诊断不仅快捷、便利、无创、无明显禁忌,且对疾病(包括一些胃肠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均较高,不失为急腹症检查中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尿道形态静态及动态的解剖学变化。方法对44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和45例正常人行阴道前庭超声检查静止期和压力期的尿道的位置和形态,测量压力期近段尿道开放长度(UVJ-U)、压力期尿道膀胱连接处最大移动度(UVJ-M)。结果超声测量压力性尿失禁(SUI)组UVJ-U值、UVJ-M值均大于正常组(P〈0.05,P〈0.01)。结论①超声可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尿道形态解剖学变化进行客观的评价;②尿道形态学改变支持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机制学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素睾丸血流灌注显像诊断腹股沟隐睾的诊断价值,并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方法45例未能触及型隐睾患者,术前分别行核素睾丸血流灌注显像和B超检查,术后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两组结果.另10例正常对照者行睾丸血流灌注显像.结果核素显像及B超对腹股沟隐睾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1%和53%,准确率分别为93%和62%,两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核素显像和B超检查诊断腹股沟隐睾与病理诊断的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0%和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和100%,两者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睾丸血流灌注显像可作为继B超之后诊断腹股沟隐睾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