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与质粒载体pcDNA3.1的重组体(hVEGF165/pcDNA3.1)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为冠心病的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心肌细胞,脂质体介导hVEGF165/pcDNA3.1转染心肌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在心肌细胞中的瞬时表达。结果RT—PCR扩增得到与hVEGF165大小一致的目的条带,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到心肌细胞胞质中hVEGF蛋白,Western blotting在培养的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hVEGF蛋白。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hVEGF165/pcDNA3.1能在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中表达,可用于冠心病的基因和细胞移植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改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提高制模成功率.方法 采用成年SD大鼠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传统造模方法进行了改进,经口直视下气管插管,同步心电图监测,改良的微创切口,自制的乳胶管垫片阻断LAD,结合心电图、肉眼观及HE检查作为判断结扎成功指标.结果 建模48只,成功率81.5%.结论 本方法造模成功率高,心脏暴露好、阻断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3.
徐锋  葛建军  周正春 《山东医药》2007,47(24):70-70
患儿男,4岁。生后体检发现上腹部有一搏动性肿块,随生长发育略有增大。患儿平时易患感冒,喜蹲距,发育较差,口唇轻度发绀。于2006年12月6日入院。入院后查体:鸡胸,剑突下至脐上可见一搏动性肿块,约鸡蛋大小,其搏动频率与心率相同,可触及震颤。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00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4/6级SM,P2亢进。ECG示右心室肥大。UCG示右心房、右心室明显增大,左心室心尖部膨出约1.4cm×1.7cm,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瓣膜病三尖瓣关闭不全(TI)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167例风湿性心瓣膜病累及三尖瓣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76例,女91例;年龄16.0~75.0岁(40.7±10.4岁);病程2.0~35.0年(13.2±3.8年)。112例轻度至中度三尖瓣反流采用改良或节段性De Vega成形术,40例中度或中度至重度三尖瓣反流采用Kay或改良Kay成形术;12例因瓣环扩张明显、反流量大,行人工瓣环成形术,三尖瓣置换术3例。术后观察三尖瓣反流情况,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术后早期死亡6例,其中死于心搏骤停1例,肾功能衰竭2例,脑血管意外1例,心室破裂1例,纵隔感染致败血症1例。1例术中因低心排血量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治愈出院。随访159例,随访时间3~123个月,失访2例。随访期间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15例,Ⅱ级32例,Ⅲ级12例。三尖瓣轻度反流15例,中度反流5例,重度反流2例。随访期间三尖瓣隔瓣与前瓣瓣环间直径(2.1±0.3 cm vs.3.5±0.4 cm,P=0.000)、三尖瓣瞬时反流量(1.8±0.6 ml vs.7.8±3.5 ml,P=0.001)和右心房容积(54.2±18.4 ml vs.67.8±22.5 ml,P=0.012)较术前明显减少或缩小;射血分数(56.1%±7.2%vs.54.3%±6.5%,P=0.313)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心脏瓣膜病中TI需引起重视,应选择适宜的方法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升主动脉近段病变患者使用改良的Bentall技术临床应用情况,提供临床的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诊断为主动脉窦部扩张(直径大于50mm),伴有中度以上的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典Bentall组和改良Bentall组,各12例。经典Bentall术组行经典Bentall术,改良Benall组在经典组基础上术中不松解游离冠状动脉(冠脉)开口,电灼笔在人工血管相应冠脉开口处开窗,直接吻合冠脉开口周围的主动脉血管壁和人工血管。此外,保留原主动脉壁,在人工血管外行主动脉至右心房内引流,原主动脉壁包裹人工血管。结果经典Bentall组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出血量、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大于改良Benta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Bentall组和改良Bentall组的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术后左室舒张末径进行测量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典Bentall手术比较,改良的Bentall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术后平稳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 CBAV)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2008年5月—2014年6月因主动脉瓣二叶畸形行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分为以瓣膜狭窄为主的AS组和以瓣膜关闭不全为主的AI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S组术后无早期死亡病例,AI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系术后脑血管意外经积极抢救无效后死亡,两组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手术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手术指征的CBAV及其并发症的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对术者的操作要求很高。目的:探讨在体外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拟图及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制备的可行性,为未来为临床医师提供模拟手术过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7例,将患者CT影像数据导入到医学图像处理软件,重建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血管及其分支模拟图。对重建出的主动脉血管模型制作出夹层的3D三维动态模拟图,制定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同时测量主动脉夹层模型与CT血管造影在不同位置的血管内径。结果与结论:①精确制定出夹层的3D三维动态模拟图和模型,可以制备出个体化的组织工程化血管,满足临床人工血管材料需要;②在窦管交界水平主动脉、头臂干水平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水平主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部位,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型的血管内径值与CT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提示,在体外可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拟图及精确打印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复杂的解剖结构,可以精确制备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提高制模成功率。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传统造模方法进行了改进,经口直视下气管插管,同步心电图监测,改良的微创切口,自制的乳胶管垫片阻断LAD,结合心电图、肉眼观及HE检查作为判断结扎成功指标。结果建模48只,成功率81.5%。结论本方法造模成功率高,心脏暴露好、阻断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9.
周正春  葛建军 《安徽医学》2005,26(2):161-163
目前,临床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脉旁路移植术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已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冠心病不适宜冠状动脉搭桥术、血管内成形术及心肌内激光打孔等治疗,例如广泛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病变,以及术后高达25%~50%的再狭窄率目前尚无解决办法。近年来,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改良cuff法和间断缝合法在建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模型中的异同.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uff组和缝合组,每组20只.分别采用改良cuff法和间断缝合法,建立大鼠颈外静脉移植到同侧颈总动脉模型.结果 两组均无动物死亡.cuff组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较缝合组缩短.4周后比较,cuff组与缝合组静脉桥通畅率分别为95%与85%.大体观察及病理示桥血管壁不同程度增厚,两组移植静脉中段内膜、中膜增生,但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增强.结论 两者均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改良cuff法较间断缝合法更加简单,出血量少,是建立静脉桥狭窄模型更为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