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HBV DNA定量检测与HBVM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文三  唐勤  黄远成 《江苏医药》2000,26(12):961-962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定量检测了 555例不同HBV感染状况的患者血清HBVDNA含量 ,旨在探讨HBVDNA含量及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 (HB VM )在反映体内乙肝病毒 (HBV)复制方面存在的差异 ,进一步评价HBVM的临床意义 ,以及肝炎活动时肝功能损害与血清中HBVDNA含量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555例HBV感染者均为 1999年4月~ 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性 361例 ,女性194例 ;年龄 38 97± 14 4 5岁。诊断符合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标准。二、检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5岁.因"纳差、呕吐20余天"于2012年11月28日入院.患者20余天前出现纳差,厌油腻,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于2012年11月17日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8.3×109/L,淋巴细胞0.57,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血液生化示:丙氨酸转氨酶(ALT)42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86 U/L,尿酸568.6 μmol/L.予甘草酸二铵、天冬氨酸钾镁保肝治疗1周,效果不佳.患者于2012年11月22日至我院门诊查红细胞沉降率为39 mm/1 h,C反应蛋白103.3 mg/L,HLA-B27、抗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均阴性;ALT407.8 U/L,AST 194.6 U/L,乳酸脱氢酶(LDH)338 U/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均阴性.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伤寒并发症72例。其中轻型58例(84%);重型14例(16%),分别发生严重意识障碍、感染后小脑共济失调、肠道大出血、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及严重血尿等并发症。伤寒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误诊率高。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因素为:耐药菌株感染、伤寒复发、延误治疗及护理或创伤性检查不当等。简要讨论了伤寒严重并发症,特别是伤寒脑病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4.
二氯异氰酸钠对乙肝病毒灭活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氯异氰酸钠目前是我院使用的洗涤消毒剂之一。为了解其对乙肝病毒灭活效果 ,我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 [1 ]进行了实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 二氯异氰酸钠洗涤消毒剂 ,由常州武进市焦溪江南化工厂提供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阳性血清由本院经 PCR测定后提供 ;PCR试剂盒由无锡华远公司提供。1.2 方法(1)中和剂、稀释血清 :参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选择 1%硫代硫酸钠 (含 1%小牛血清 )作中和剂。取 HBV-DNA阳性血清 ,按 10、 10 - 1、 10 - 2、 10 -…  相似文献   
5.
张昭萍  周文三  孙静  唐勤 《江苏医药》2012,33(5):583-584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病多发于丘陵地带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经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临床治愈11例,死亡1例.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新发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于漏诊、误诊,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6岁。因消瘦1年体纳基4个月,腹胀、双下肢浮肿1个月于1998年8月25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诱因出现消瘦,无伴随症状。1998年4月起感纳差、厌油、食欲下降,且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前1个月出现腹胀、双下肢浮肿、牙龈出血。外院B超:左右叶肝占位,见腹水。肝功能:ALT、AST正常.γ-GT546U/L,AKP332U/I,。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消瘦,皮肤粘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恁,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心肺(一)。腹手软,无压病、反跳痛。肝肋下4cm,剑下scm,质硬,无触痛。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法…  相似文献   
7.
程健  孙静  周文三  严晓敏  刘勇  许林  吴静  林丽  吴超 《胃肠病学》2009,14(8):483-487
背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呈持续性高表达。然而关于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细胞表面PD-1表达变化及其与病毒载量关系的报道较少。目的:动态观察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早期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血清HBV 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1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或基线期(T1)、治疗后4~8周(他)和12.16周(T3)的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检测血清ALT水平。结果:抗病毒治疗早期,CHB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逐渐下调(P〈0.05),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亦逐步降低(P〈0.01);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与HBV DNA载量(P〈0.01)和ALT水平(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通过降低CHB患者的病毒载量使T细胞表面PD-1表达下调,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两步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猪肝细胞,成功构建生物反应器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并将之应用于2例中晚期重型肝炎患,共治疗3次。结果 应用构建的生物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时患生命体征平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生化指标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疗后2天,ALT,AST,PT及PTA仍持续好转。结论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脏使用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例1男性,52岁。因反复腹泻伴脐周隐痛5月余入院。体重下降约15 kg。体格检查:消瘦,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血白细胞20.4×109/L、嗜酸性粒细胞65%;白蛋白26.4 g/L。大便黄稀、偶见脓细胞,细菌培养及涂片查真菌阴性。血吸虫试验阴性。腹部平片及B超检查正常。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钡灌肠提示慢性结肠炎;乙状结肠病理检查提示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明显嗜酸性细胞浸润。诊断为嗜酸细胞胃肠炎(EG),予强的松30 mg/d治疗,腹泻好转(每日1~2次),无腹痛。1年后患者腹泻又加重,每日3~5次,并下肢水肿。血白细胞14~32.2×109/L,嗜酸性粒细胞41%~53…  相似文献   
10.
对54例成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分3组进行临床分析。(1)CMV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发热明显而症状消遥,一过性肝功能损害,血液学改变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EB病毒指标阴性为特征。并发症复杂但预后好。(2)CMV肝炎: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似。以急性黄疸型恢复最快,单纯转氨酶升高次之,无黄疸型较慢。单纯CMV肝炎预后好。(3)免疫缺损者CMV感染;75%病例于免疫抑制治疗后发病。体温高,并发症凶险,半数病人死亡。建议对不明原因高热、肝炎、肺炎,特别是免疫缺损者,要考虑CMV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