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肿胀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脑肿胀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以提高该类病人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脑肿胀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表现。结果外伤后急性脑肿胀去大骨瓣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为19.56%,术区继发硬膜外血肿10.87%。死亡率为32.12%。结论急性脑肿胀去大骨瓣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较高,多见于脑肿胀缓解病例,对术中出现的急性脑膨出和术后病情恶化应考虑到迟发性血肿的可能,早期的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6胶质瘤细胞与侵袭性相关的骨架构筑特点。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C6胶质瘤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骨架成分进行成像及比较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F-actin的荧光强度。结果C6胶质瘤细胞的三种骨架成分呈网架结构,以核为中心向外周放射,边界不齐、毛糙,此外,微丝发达密集,中间丝呈高度网络结构。星形胶质细胞三种骨架成分呈网架结构,但细胞边界整齐,微丝稀疏,中间丝发达密集,呈栏栅状排列。C6胶质瘤细胞内F-actin的荧光强度(202.54±11.06)明显强于星形胶质细胞内F-actin的荧光强度(62.64±10.23),P<0.01。结论C6胶质瘤细胞骨架呈网架结构,边界不齐、毛糙,微丝发达密集,中间丝呈高度网络结构,可能均与侵袭性相关的特征结构表现,C6胶质瘤细胞含有丰富的F-actin与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Onyx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不同治疗策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Onyx栓塞183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peztler-Martin(S-M)分级Ⅰ级28例,Ⅱ级53例,Ⅲ级54例,Ⅳ级31例,Ⅴ级17例。单纯Onyx胶栓塞113例,球囊辅助栓塞2例,联合弹簧圈栓塞5例,联合Glub-ran胶栓塞63例。分析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①S-MⅠ~Ⅱ级完全栓塞治愈率为67.9%(55/81),Ⅲ级为14.8%(8/54),Ⅳ级为6.5%(2/31),Ⅴ级为0,总体完全栓塞治愈率为35.5%(65/183)。②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微导管断管2例,术中出血2例(其中1例为术中断管者),术后出血2例(死亡1例),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7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6%。③对143例进行了1~18个月的随访,其中再次出血3例(2.1%,S-MⅠ~Ⅲ级各1例)。4例次全栓塞的病例完全自愈,无一例复发或再生。7例有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者中,6例于术后3~6个月完全恢复或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个体化应用Onyx栓塞颅内AVM,可降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提高完全栓塞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无锡市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1982年和1993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使用的方法,于2003年在无锡市城乡进行精神分裂症流行学调查。结果:在城乡15岁及以上人群11940人中,精神分裂症总患病率为5.02/1000,时点患病率为4.02/1000。城市总患病率为6.16/1000,时点患病率为4.86/1000。农村总患病率为4.10/1000,时点患病率为3.34/1000。差异无显著性(x^2=1.692,P&;gt;0.05;x^2=2.512,P&;gt;0.05)。男性总患病率为5.39/1000,时点患病率为4.21/1000。女性总患病率为4.66/1000,时点患病率为3.83/1000。差异无显著性(x^2=0.322,0.111,P均&;gt;0.05)。患病率与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负相关。结论:无锡市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较稳定,社会功能受损严重,需要来由家庭社会的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瑞芬太尼维持的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根据麻醉诱导前15 min用药不同分为2组,A组30例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B组30例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观察术后15、30 min的疼痛评分和术后4、8、12、24 h的疼痛评分,病人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镇痛药物消耗量。结果 A组在术后15 min疼痛评分小于B组(P<0.05);术后4 h内A组的镇痛药物消耗量和PCA按压次数均少于B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帕瑞昔布钠相比酮咯酸氨丁三醇能更有效地抑制瑞芬太尼所致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系统家庭治疗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估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和对照料者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2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治疗组辅以系统家庭治疗,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疗效及亲属的心身健康状况。结果在随访1年末,治疗组和对照组年复发率分别为19.0%和35.4%(P<0.05),随访2年末分别为15.9%和33.8%(P<0.05)。治疗组出院时和随访30个月末PANSS评分分别为(60.5±7.8)分和(46.8±8.1)分( P<0.01),对照组分别为(57.5±8.6)分和(57.0±8.0)分(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DAS评分入院时分别为(17.8±3.7)分和(16.8±8.1)分(P>0.05),出院时分别为(8.1±2.7)分和(9.3±2.9)分(P<0.05),随访30个月末分别为(6.7±4.9)分和(14.5±8.3)分(P>0.01)。治疗组治疗前和随访30个月末GHQ评分分别为(4.8±4.1)分和(3.1±2.6)分(P<0.01)。结论系统家庭治疗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减轻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照料者心身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精神病院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变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伴随新型抗精神药物的不断推出 ,住院精神疾病谱的变化和人群平均年龄的增高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近 10多年来有了较大变化。我们对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作了相隔 15年的调查 ,旨在为精神科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有效安全药物提供一定的根据。现报告如下。1 资料1 1 资料来源 :调查 1986统计年度 (1985年 11月至 1986年 10月 )和 2 0 0 1年同期实际住院病人 ,2 0 0 1年组 15 2 1例 ,1986年组92 8例。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 2 R)诊断标准 ,2 0 0 1年组诊断排前 5位的依次为精神分裂症 882例 (5 7 99% …  相似文献   
8.
背景 心理状况与吸烟有一定联系,心理问题可能是启动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目的 探讨吸烟与心理行为特征的关系,为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控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无锡市主城区年龄18岁及以上的居民2 498例作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12月—2014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吸烟情况、心理状况。共发放问卷2 498份,回收有效问卷2 39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92%。结果 2 396例居民中,吸烟者600例,占25.04%。不同性别、年龄、户籍性质、婚姻状况、职业性质、饮酒情况、主动获取健康知识情况、心理状况的居民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性质、饮酒情况、心理状况是居民吸烟的影响因素(P<0.05)。对是否觉得自己有决断力、是否处于紧张状态、能否解决问题、是否享受生活、能否面临问题、是否感到痛苦忧虑、是否感到没有价值的认知不同的居民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锡市主城区居民吸烟率较高,心理状况是居民吸烟的影响因素。在针对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吸烟行为危险因素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时,应考虑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早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治疗,以便更好地控制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和对照料者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2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治疗组辅以系统家庭治疗,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疗效及亲属的心身健康状况.结果 在随访1年末,治疗组和对照组年复发率分别为19.0%和35.4%(P<0.05),随访2年末分别为15.9%和33.8%(P<0.05).治疗组出院时和随访30个月末PANSS评分分别为(60.5±7.8)分和(46.8±8.1)分(P<0.01),对照组分别为(57.5±8.6)分和(57.0±8.0)分(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DAS评分入院时分别为(17.8±3.7)分和(16.8±8.1)分(P>0.05),出院时分别为(8.1±2.7)分和(9.3±2.9)分(P<0.05),随访30个月末分别为(6.7±4.9)分和(14.5±8.3)分(P>0.01).治疗组治疗前和随访30个月末GHQ评分分别为(4.8±4.1)分和(3.1±2.6)分(P<0.01).结论 系统家庭治疗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减轻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照料者心身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将32例抑郁症患者,经6次MECT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MECT前后的血清BDNF水平。结果抑郁症患者MECT治疗后的血清BDNF水平(28.25±3.98ng/m1)高于治疗前(23.86±3.53ng/m1)(t=7.41,P<0.01),HAMD评分(14.34±2.61)较治疗前(32.13±2.72)降低(t=27.34,P<0.01);并且MECT的疗效与血清BDNF变化呈正相关(r=0.680,P<0.01),其直线回归方程:Y=81.711+0.174X,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1)。结论 MECT治疗能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血清BDNF变化可能是MECT抗抑郁疗效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