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APACHEⅡ评分在外科ICU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评价外科 ICU(SICU)中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 ,以证明其在 SICU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连续观察入 SICU资料完整患者 15 0例 ,分别计算各自 APACHE 评分及预计病死率 ,并进行验证。结果 :15 0例患者的 APACHE 评分范围 0~ 31分 ,平均 (11.0 2± 7.4 3)分 ;生存 132例评分 (9.5 5± 6 .18)分 ,死亡 18例评分 (2 1.78± 7.0 7)分 ,差异显著 (P<0 .0 1)。APACHE 评分与实际病死率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72 ,P<0 .0 1)。 APACHE 评分与预计病死率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78,P<0 .0 1)。APACHE 分值以 5分阶增加 ,实际及预计病死率亦增加 ,且 APACHE 评分大于 2 0分时预计与实际病死率均明显升高 ,提示预后较差。在 APACHE 评分低分值段阳性率偏低 ,高分值段敏感性又降低。结论 :1APACHE 评分系统可应用于 SICU作为评估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2通过分析预计与实际病死率间的差异 ,可客观地评价 SICU的医疗及监护质量。3APACHE 评分可为合理利用SICU资源及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参考。 4 APACHE 评分在预测 SICU患者预后时有效性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64份胃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结果显示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均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二者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且与癌细胞授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认为COX-2和VEGF—C高表达在胃腺癌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Bcl-2基因与子宫内膜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的关系非常密切。近年来Bcl-2基因在子宫内膜增生、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EMMPRIN、MMP-9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PHC)及癌旁组织中EMMPRIN、MMP-9的表达,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7例PHC及癌旁组织中两指标的表达.结果 PHC组织EMMPRIN和MMP-9阳性表达率及评分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高中分化、无转移及肿块最大直径<5 cm PHC病例两者表达阳性率及评分均低于低分化、转移及肿块最大直径≥5 cm病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二者在PHC中表达呈正相关(r=0.42,P<0.01).结论 EMMPRIN和MMP-9均为反映PHC发生、进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EMMPRIN能诱导PHC细胞MMP-9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5.
人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常与非随机性染色体异常(包括基因组缺失、获得、扩增和重排等)有关[1,2].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lve genomlc hybridization,CGH)技术可以快速全面地分析肿瘤组织DNA拷贝数的变化,并在中期染色体上定位,对于肿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CGH至今未应用于临床,一个主要的障碍是使用中期染色体铺片作为杂交靶,其局限性为:⑴CGH的分辨率低,不能发现小于2Mb的DNA获得和缺失;⑵不能将DNA拷贝数变化与基因或基因标记物直接联系起来;⑶虽然可经计算机软件识别每条染色体,但仍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进一步确定,这限制了CGH的自动化操作和高通量分析[3~5].为了克服CGH的局限性,人们发明了微阵列一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matrix-CGH)技术,将DNA克隆或cDNAs做成微阵列,代替中期染色体作为杂交靶,不仅使分辨率提高,甚至可以确定肿瘤相关基因并提供精确的定位[3,4,6~8].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胃肠壁、肠系膜、网膜或腹膜后腔。1983年Mazur clark利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胃间质肿瘤的组织来源进行观察,提出了GIST的概念。近年来,对GIST的发生机制、组织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GIST被定义为一种存在频发C—kit基因突变,表达KIT蛋白,CD11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为主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