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介绍鼻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的手术方法,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鼻内镜下经鼻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35例,外伤性20例,自发性12例,医源性3例,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以颅底CT扫描、脑池造影等获得诊断,采用自体阔筋膜片修补颅底缺损。结果 本组35例均在术后3-32个月进行随访,其中1次手术修补成功32例,2次手术修补成功1例,1次手术失败后拒绝再次手术2例,手术成功率94%,无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无神经功能受损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可以作为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肝胆外科治疗的200例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研究,对可能造成患者术后感染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癌患者术后感染26例,感染率为13.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是肝癌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多,术前应对肝功能进行调整、术中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以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开颅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33例开颅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CT脑池造影进行定位,28例采取冠切开颅,单侧8例,双侧20例,3例采取经眉弓入路,2例采取额颞断颧弓入路.结果 33例脑脊液鼻漏患者行开颅手术治疗,32例修补成功,1例手术修补失败,手术治愈率达97%.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缺损在额窦后壁,缺损面积较大及多发或严重颅底骨折,已经失嗅或合并颅内病变者,采用开颅手术修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病例报告 例1女,18岁.6岁时因“头痛伴呕吐、走路不稳”就诊,诊断为“第四脑室占位”,行后正中入路后颅窝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髓母细胞瘤.出院后行全脑和脊髓放疗(40 Gy)及4个疗程的化疗(BCUN,125 mg).12年来,每年定期复查,未发现肿瘤复发,2010年9月25日再次以头痛人院,查体:神志清楚,智能及语言正常,除因首次手术遗留轻度共济失调外,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术前MRI检查:右额中线旁可见一囊实性分隔及壁结节,周围可见小片水肿影,右额叶占位可见囊壁及结节明显强化.患者于2010年9月28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右额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额上回后部,基底位于上矢状窦,肿瘤呈囊实性,质软,血供中等,与脑组织边界欠清,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后病理:血管瘤型脑膜瘤,伴微囊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鞍区脑脊液鼻漏术前定位诊断与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与经验。方法运用高分辨率CT、MRI扫描和(或)CT脑池造影对22例鞍区脑脊液鼻漏患者行术前定位诊断,全部病例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运用阔筋膜修复加人工脑膜修复漏口。术后随访6~51个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次治愈19例,2次治愈1例,2例复发病例拒绝再次手术,后失去随访。在手术期间和随访期间,所有病例无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出现。3例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与修复物坏死后松动、漏口遗漏以及恶性肿瘤复发破坏颅底有关。结论术前影像学准确定位漏口,术中仔细探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鼻内镜修复鞍区缺损疗效高、微创,辨认鞍区深部结构准确,并同时处理鞍区病变,是治疗鞍区脑脊液鼻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二次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毁损术后再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的可行性、靶点选择、术中电生理学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应用MRI和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13例毁损术后的PD患者行DBS手术,其中7例曾行单侧苍白球毁损术(posteroventralpallidotomy,PVP),5例曾行单侧丘脑毁损术,1例曾行双侧丘脑及左侧苍白球毁损术。DBS的靶点包括单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nucleus,STN)6例,单侧丘脑腹中间核(ventralintermediatnucleus,Vim)1例,双侧STN4例,一侧STN及对侧苍白球(globuspallidusinternus,Gpi)2例。结果DBS对毁损术后的PD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单侧毁损术后行双侧DBS效果最明显。术后3个月的UPDRS运动及ADL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或0.01),美多巴的用量明显减少(P<0.05),无新的手术合并症。结论曾行毁损术的PD患者如面临二次手术,可以选择DBS手术,以双侧STN的DBS效果最好,并可减少药物用量,不加重原有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电刺激(DBS)对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方式。方法 应用MRI扫描、手术计划系统及微电极导向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15例病人行双侧丘脑底核电极植入及锁骨下刺激器植入,术后1~2周打开刺激器,术后1个月到2年随访评价。结果 全部15例病人术后肢体僵直、震颤及运动迟缓等症状明显缓解,UPDRS运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左旋多巴服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无严重或永久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侧STN电刺激手术治疗原发性PD,可全面改善病人症状,尤其是中线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可通过调节刺激参数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避免副反应的发生;病人服药量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 (Parkinson sdisease,PD)是一种以多巴胺能黑质纹状体神经元凋亡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变。 2 0世纪 80年代 ,法国Grenoble的Ben abid及其同事向世人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脑深部刺激术 (deepbrianstimulation ,DBS) ,本文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一、可能的机制在帕金森病病人中 ,来自黑质的兴奋性神经元失去了抑制 ,导致苍白球内侧部 (GPi)过度兴奋 ,从而增加了丘脑和皮质的兴奋性 ,并进一步导致运动神经元亢进 ,出现临床症状。DBS技术是将电极植入深部神经…  相似文献   
9.
背景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 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提示脑神部电刺激术可能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并藉此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然而,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的保护效果和黑质致密部(SNc)神经元凋亡进展之间的关系仍不知道.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致密部报销效应及作用机制. 方法: 建立帕金森大鼠模型,选择大鼠丘脑底核(STN)作为靶点,植入双侧大鼠脑深部刺激电极,给予高频电刺激,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及刺激后情况;通过尼氏染色及末端标记法,观察黑质致密部神经元的变化情况;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和微电泳的方法,分析电刺激对黑质神经元兴奋性功能改变情况,探讨电刺激对黑质神经元的作用机制. 结果: 与假刺激组相比,刺激组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神经元凋亡显著减少(P<0.05). 正常大鼠及PD模型大鼠患侧均可观察到黑质致密部神经元自发放电,正常大鼠SNc神经元平均自发放电频率(40.65±11.08)Hz略高于PD模型大鼠患侧残存SNc神经元(36.71±9.23)Hz。电刺激PD大鼠STN时,同侧SNc神经元以兴奋性增高为主,若同时给予微电泳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SN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明显减少,而GLu受体阻断剂(MK-801)使SNc神经元的神经元兴奋性变化不明显。 结论: 高频刺激STN有保护帕金森老大鼠SNc神经元的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可能与SNc区神经递质的分布和代谢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脑膜脑膨出鼻内镜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脑膜脑膨出的方法 和临床经验.方法 运用内镜经鼻外科手术治疗鼻部脑膜脑膨出9例,采用自体阔肌筋膜片修补颅底缺损.结果 9例患者中,8例1次手术治愈,随访1~4年无复发.中位随访时间2年.1例复发,于术后1个月出现脑脊液鼻漏,再次手术以阔肌筋膜+人工脑膜修复,术后随访1年半未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1例、脑脊液鼻漏1例,全部病例无颅内感染、颅内出血、脑水肿及脑积水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内镜经鼻治疗颅底脑膜脑膨出不仅微创、安全,而且视野清晰,可更好地辨认漏口及其周围结构,是治疗鼻部脑膜脑膨出的首选手术方法 .准确定位漏孔,选用合适的修复材料及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