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治疗的基石药物,长效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和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在慢阻肺稳定期疾病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使用双支气管舒张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本文将着重对双支气管舒张药物的作用机制、现有的临床证据以及应用现状进行简介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肠瘘患者42例,其中40例(95.2%)发生于胃肠手术之后,肠瘘的位置:5例胃肠吻合口瘘,7例结肠瘘,14例回肠瘘,8例十二指肠瘘和8例空肠瘘。高流量瘘(〉500 ml/d)有20例(47.6%),低流量瘘(〈500 ml/d)22例(52.4%)。保守治疗17例,行确定性手术治疗25例(其中在发现肠瘘2周左右即行早期确定性手术10例;发现肠瘘3月左右再行确定性手术15例)。结果本组行保守治疗17例中,治愈12例(70.6%),自动出院4例,死亡1例;行手术治疗25例中,治愈21例(84%),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两组治愈率及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现肠瘘2周左右即行早期确定性手术10例患者,4例(40%)再次发生肠瘘;发现瘘之后3个月再行手术的15例患者,2例(13.3%)再次发生肠瘘,两组手术后再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2)。本组患者自发现肠瘘之日起,行保守治疗者平均住院(198.5±35.6)d;行手术治疗者平均住院(122.4±45.2)d。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早期行确定性手术的患者,平均住院(88.5±25.1)d,晚期行确定性手术的患者平均住院(168.5±65.9)d,早期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晚期行确定性手术的患者(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肠瘘患者行早期确定性手术是可行,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获得较好地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UC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情程度、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以及诊断与预后。结果211例UC病例,男117例、女94例,中位年龄42岁、中位病程3.1年。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是腹泻(90.52%)和血便(82.46%),全身症状有体重下降(38.86%)、活动力下降和纳差(10.90%)等。206例(97.63%)结肠镜检查病变呈弥漫性、连续性分布,另外5例(2.37%)除了直肠-乙状结肠有连续性病变外,盲肠-回盲瓣也可见局限性的炎症改变。仅20.51%病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直-乙结肠型最多(40.28%),其次是左半结肠型(20.85%);轻度53.55%、中度26.07%、重度20.38%。肠道大出血6例(2.84%)、肠穿孔1例(0.47%)、结肠癌1例(0.47%)。肠外表现:强直性脊柱炎6例(2.84%)、关节炎2例(0.95%)、虹膜睫状体炎2例(0.95%)。211例都使用磺胺类药物,79例(37.44%)使用了糖皮质激素,仅4例(1.90%)应用免疫抑制剂,临床缓解率39.23%、有效率56.94%,8例(3.79%)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福建省UC的病情多较轻,肠外表现和并发症少,内科治疗多可获得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4.
HA方案加中药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尖杉酯是国内首先合成,并广泛用于临床的有效抗白血病药。近五年来,我们以高三尖杉酯碱(H)和阿糖胞苷(A)组成方案,并配合中药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慢粒急粒变共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住院患者,经血髓象检查及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确诊。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5至63岁,急粒11例(M_12例、M_29例)急性早幼粒2例,急单9例,红白血病3例,慢粒急粒变6例。30例中,初治22人,复治8人治疗前属高危白血病  相似文献   
5.
咽异感症为临床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症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99年12月以来,笔者采用局部封闭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汤浩  孙键  吴登峰 《河北医药》2016,(9):1318-1320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穿孔性阑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术中、术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1 h、术后36 h 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0 h、20 h、30 h的疼痛程度评分比对照组低[5.04±0.87)分、(4.11±0.75)分、(3.16±0.4)分VS(6.88±1.24)分、(5.99±1.02)分、(4.73±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术后36 h,观察组患者的CRP、PCT、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0.36±1.34)h、(21.67±2.64)h、(1.76±0.35)h、(3.58±0.54)d、(5.03±1.11)d比(25.89±2.35)h、(32.46±3.04)h、(2.68±0.58)h、(6.79±1.24)d、(13.24±2.01)d],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66.79±7.62) min 长于对照组(47.03±4.39) min,住院费用(5145.32±246.22)元高于对照组(4022.87±147.5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2.5%(1/40)]、切口感染率[2.5%(1/40)]、腹腔残余脓肿率[0(0/40)]及置管引流率[7.5%(3/40)]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穿孔性阑尾炎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恢复及时、创伤小、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激反应小等优点,属于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在择期性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60岁以上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行胃肠减压组75例与不行胃肠减压组75例,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伴发病治疗情况,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相近(P>0.05),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行胃肠减压组术后伴发病控制简单且效果良好,术后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不张、肺部感染情况较行胃肠减压组发生率明显低(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手术不行胃肠减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吴登峰  王承党 《医学综述》2009,15(14):2137-2140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全胃肠道节段性全壁层炎性病变,近年我国C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理改变无特异性,误诊率高。C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易感性在C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拟对一些与CD发病关系密切的遗传易感基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