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障碍而病因尚属不明的一种疾病。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及活动时气促。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4例DPB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惠州地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分析两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及调查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程度和治疗现状。方法问卷调查惠州地区280例哮喘患者,详细了解其哮喘病史、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鼻炎情况包括患病情况、认知程度、相关家族遗传史及治疗现状等。建立相应个人数据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0例哮喘患者中,203例(72.50%)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和单纯哮喘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二级(轻度持续)、三级(中度持续)、四级(重度持续)例数均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ACT评分,完全控制、良好控制例数均低于单纯哮喘组(P〈0.05),未控制哮喘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鼻炎情况过敏性鼻炎起病早于哮喘占59.61%,两者同时起病占17.24%,鼻炎诱因依次为冷空气(82.10%),刺激性气体(61.58%),25.62%患者做过过敏原测验,56.65%使用药物治疗鼻炎,27.10%直系三代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结论惠州地区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发生率高,认知程度较低,治疗现状不容乐观,为今后防治措施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气道狭窄的病因主要是气道内肿瘤,还包括支气管结核,气道外伤后肉芽肿或疤痕狭窄,巨大甲状腺肿,气管软化,纵隔或食道肿瘤压迫气道等。出现气道狭窄后将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出现气促、缺氧情况。在许多情况下,大气道的严重狭窄,如同时伴有痰栓或咯血,可突发引起气道严重阻塞而致患者窒息,处理不当可致患者死亡。以往只能手术治疗或气管切开,但部分患者不适合外科手术,而内科药物治疗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蓬勃兴起,一些早期应用于血管的金属支架也逐渐用于气管、气道狭窄的治疗。气道支架技术的创立与发展为治疗气道狭窄开辟了新的途径。本院首次行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置人镍钛合金支架手术,获得比较好的短期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功能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预后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60例NSC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肺功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60例NSCLC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39.6±2.4)月(CI:27.12~46.26),1年生存期88.27%,3年生存期53.76%,5年生存期35.28%;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肿瘤分期、MRP表达、手术方式、淋巴清扫及转移、术后肺部感染、VC、FVC、FEV1、DLCO是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FVC、FEV1是影响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NSCLC患者术前肺功能与术后生存期有关,其中FVC、FEV1是影响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反映NSCLC患者肺功能情况与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惠州地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分析两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及调查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程度和治疗现状.方法 问卷凋查惠州地区280例哮喘患者,详细了解其哮喘病史、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鼻炎情况包括患病情况、认知程度、相关家族遗传史及治疗现状等.建立相应个人数据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0例哮喘患者中,203例(72.50%)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和单纯哮喘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二级(轻度持续)、三级(中度持续)、四级(重度持续)例数均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ACT评分,完全控制、良好控制例数均低于单纯哮喘组(P<0.05),未控制哮喘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鼻炎情况过敏性鼻炎起病早于哮喘占59.61%,两者同时起病占17.24%,鼻炎诱因依次为冷空气(82.10%),刺激性气体(61.58%),25.62%患者做过过敏原测验,56.65%使用药物治疗鼻炎,27.10%直系三代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结论 惠州地区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发生率高,认知程度较低,治疗现状不容乐观,为今后防治措施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为NIPPV的临床应用提供预测指标。方法将NIPPV治疗的236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成功组、早期失败组和晚期失败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和通气前、通气2h后血气分析及呼出气潮气量(ETV)指标,其他预测指标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早期通气依从性、应用面罩耐受性、上机后开始床旁监测、护理时间。基础疾病严重程度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意识障碍程度采用Glasgow昏迷指数(GCS),患者营养状况采用血清白蛋白(Alb)浓度表示。结果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成功率为72.0%。早期失败40例、晚期失败26例,总失败率为28.O%。在早期通气依从性、对面罩耐受性方面成功组均明显好于早、晚期失败组;初次使用呼吸机监测、护理时间,早、晚期失败组均低于成功组;在APACHEⅡ评分中早、晚期失败组明显高于成功组;在GCS、Alb方面成功组明显高于早、晚期失败组,通气前早、晚期失败组患者pH值明显低于成功组,呼吸频率(RR)明显高于成功组,而PaO2、PaCO2、ETV在通气前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早期失败组不同,在通气2h后成功组,晚期失败组pH、PaO2、PaCO2、ETV较通气前明显改善。结论NIPPV虽已成为COPD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正确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预测NIPPV成功指标和危险因素,对临床合理应用NIPPV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分布情况,探讨便于临床应用的慢性咳嗽诊治方法。方法按照入选标准进行初步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按慢性咳嗽病因导向的诊断流程,在缺乏部分辅助检查或患者不配合检查时结合经验性治疗,并进行疗效及病因分析。结果79例患者接受随访,拟诊咳嗽变异型哮喘(CVA)28例,治疗有效而确诊23例;拟诊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EB)12例,治疗有效而确诊9例;拟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22例,治疗有效而确诊14例;拟诊变应性咳嗽(AC)10例,治疗有效而确诊9例;拟诊胃食管相关性咳嗽(GERC)7例,治疗有效而确诊4例。7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7%(59/79)。结论以病因导向的诊断流程和经验性治疗相结合策略诊治慢性咳嗽成功率高,并能掌握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轻、中、重度变化与中医痰、瘀、虚证的相关性,为祛痰、化瘀、补虚三法在临床适当施治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方法:采用肺功能仪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观察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症状按痰、瘀、虚(肺、脾、肾)证分类,根据症状轻重程度对全部观察病例分级记分.数据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结果:瘀证、虚证、痰证与肺功能显著相关(P<0.05).瘀、虚证与肺功能呈负相关,痰证与肺功能呈正相关,年龄及性别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虚证、瘀证程度越重,肺功能越差;痰证越重肺功能越好.化痰祛瘀补虚有助于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观察认知干预在老年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12间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90例老年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根据是否实施认知干预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纠正时间、住院天数和治疗效果,患者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外周血中lg E变化和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呼吸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中lg E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认知干预应用于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减少住院时间,并且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由德国科隆大学Hilker等在2003年首先提出,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25%。SAP也是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且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2\]。探讨SAP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特点,对提高SA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