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程度肝脏病理损害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0例CHB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同时行肝活体组织检查,对肝脏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分期。分析ALT、AST、GGT与CHB之间的关系。结果(1)ALT、AST、GGT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上升而上升,但到G4和s4后则下降。GGT随ALT、AST的升高而升高,ALT、AST和GG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0.328(P〈0.05)。在保肝治疗后,ALT较快降至正常且GGT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的为轻度CHB,而随着ALT下降,GGT仍持续在一个较高水平的为中度及重度CHB,其中重度CHB的GGT水平有所波动。结论血清GGT比ALT、AST更准确的反映肝脏的炎症程度,GGT的活动度给临床判断慢乙肝的炎症提供了重要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冼永超  吴洛琳 《华夏医学》2007,20(4):878-880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组原因未明,伴血清自身抗体、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肝脏慢性纤维化组织学改变的反应性肝病.国内外对其研究报道逐渐增多,笔者参照国内外最新资料,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机理、临床特征、各型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时的不良反应,探讨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记录、分析我院2001年3月1日~2008年12月31日近8年间住院的137例各型重型肝炎患者208次应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资料,探讨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208例次应用血浆置换疗法过程中,累计发生不良反应202例次(97.12%),其中过敏反应198例次(95.2%),最为常见,1例次发生过敏性休克(0.48%)。其余依次为低血钙样表现178例次(85.58%);血压下降21例次(10.1%);穿刺部位渗血19例次(9.14%),其中经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者为15例次(11.54%),78例次改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部位加8字型缝合后,仅4例次(5.13%)有局部轻微渗血;导管感染4例次(1.93%)。结论运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型肝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较高,但在操作过程中如能密切观察,妥加应对,可使治疗顺利完成,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重型肝炎仍是对患者健康威胁巨大的疾病之一。有关文献报道其临床病死率高达70%~80%[1]。现有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尚不能阻断其病情进展。肝脏移植虽可降低病死率,但因为手术条件、费用及供肝来源等限制,目前尚难普及。人工肝血浆置换(PE)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抗PPD-IgG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0例活动性肺结核、56例非活动性肺结核、88例非结核性病人血清中的抗PPD-IgG。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抗PPD-IgG阳性率为83.8%,其中痰涂片(+)组为92.2%,涂片(-)组为78.7%。非活动性肺结核组3例阳性,非结核组5例阳性,假阳性率分别为7.1%和5.7%。本法敏感性为83.8%,特异性为93.8%,准确性为86.8%,阳性预测值为96.9%,阴性预测值71.1%。结论。提示血清抗PPD-IgG测定是肺结核病人一项有用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临床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CHB患者血清ALT、TBIL、HBV-DNA载量,同时行肝活体组织检查,对肝脏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分期。结果:(1)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定量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t=3.98 P<0.001);(2)HBV-DNA载量与肝损害程度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F=1.1 P>0.05);(3)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载量与肝功能ALT、TBIL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P>0.05);(4)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1、G2、G3、G4之间及纤维化分期S1、S2、S3、S4之间和HBV-DNA载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HBV-DNA载量与肝功能ALT、TBIL及肝损害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甘利欣、茵栀黄、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血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前列地尔10μ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 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对重型肝炎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肾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时的不良反应,探讨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记录、分析我院2001年3月1日~2008年12月31日近8年间住院的137例各型重型肝炎患者208次应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资料,探讨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本组208例次应用血浆置换疗法过程中,累计发生不良反应202例次(97.12%),其中过敏反应198例次(95.2%),最为常见,1例次发生过敏性休克(0.48%).其余依次为低血钙样表现178例次(85.58%);血压下降21例次(10.1%);穿刺部位渗血19例次(9.14%),其中经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者为15例次(11.54%),78例次改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部位加8字型缝合后,仅4例次(5.13%)有局部轻微渗血;导管感染4例次(1.93%).结论 运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型肝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较高,但在操作过程中如能密切观察,妥加应对,可使治疗顺利完成,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