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围产期输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围产期输血的相关因素,加强临床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输血组产妇306例和非输血组产妇1 000例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围产期输血的显著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比较相关因素的平均出血量与平均输血量。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输血组孕次≥2,孕胎数≥2,子宫因素(乏力、瘢痕,肌瘤,畸形)、胎盘因素(早剥、前置),胎心异常,妊娠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及子痫,贫血,恶性肿瘤及终末期疾病),脐带绕颈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孕次≥2次、子宫因素(乏力、瘢痕,肌瘤,畸形)、前置胎盘、胎心异常、贫血、恶性肿瘤及终末期疾病是围产期输血的显著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1.410、9.3083、0.281、24.299、3.527和58.196 P<0.01或P<0.05。孕胎数≥2、胎心异常、子痫前期及子痫、贫血、巨大儿的平均出血量与平均输血量比较P<0.01或P<0.05。结论孕次≥2次、子宫因素(乏力、瘢痕,肌瘤,畸形)、前置胎盘、胎心异常、贫血、恶性肿瘤及终末期疾病是围产期输血的显著危险因素。重视孕前和孕期保健,对于需要输血患者做到合理、及时用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UC-MSC)经PI3K/AKT信号通路对人肺腺癌A549 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人脐带组织中分离UC-MSC并进行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术鉴定所得到的UC-MSC的免疫表型。收集UC-MSC培养上清,建立UC-MSC条件培养基与肺腺癌A549 细胞株的体外间接共培养体系。采用CCK-8 法检测A549 细胞增殖率,通过Annexin V/PI 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 细胞的凋亡率,通过PI染色法判断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qPCR实验检测CyclinD1、BAX、Bcl-2 等PI3K/AKT通路下游凋亡与增殖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Wb测定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人脐带组织分离培养3 周后,可见纤维状细胞铺满培养瓶,平行排列或呈旋涡状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所得细胞表达MSC标志分子CD73、CD90、CD105,不表达CD45 和HLA-DR。UC-MSC条件培养基与肺腺癌A549 细胞株在体外间接共培养后,与对照组比较,A549 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其细胞周期明显停滞在G1期(均P<0.0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CyclinD1 和Bcl-2 转录下调、BAX的转录上调(均P<0.01);UCMSC条件培养基培养的A549 细胞总AKT水平不变,p-AKT蛋白表达呈剂量性依赖下降(P<0.01)。结论:UC-MSC明显影响肺腺癌A549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能力,细胞周期停滞在G1 期,其主要作用机制是UC-MSC抑制A549 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为探索UC-MSC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和肿瘤患者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的疗效,并探讨免疫性无效输注的干预方法。方法调查肿瘤及血液病住院且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523人次;分析血小板输血疗效,对于2次输注无效、排除非免疫性因素的患者,应用MACE分析有无抗-HLA和抗-HPA,以确定有抗体的患者应用血小板配合性输血方法。对存在抗体的患者应用SSP方法确定其HLA和HPA型。结果恶性血液病及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7.7%(354/523),输注无效的患者中,非免疫性因素占69.23%(117/169);排除非免疫性因素后,抗-HLA阳性占输注无效的15.38%(8/52),抗-HPA阳性率为1.92%(1/52)。13人次采用配合性输注10次达到了输血有效。结论恶性血液病及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时宜常规做抗体筛查,对于可能反复输血的患者还应鉴定其HLA和HPA基因鉴定,选择配合性输注有利于提高这类患者血小板的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分化抗原-14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CD14的表达及与该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25例及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15例;20例对照来自于非炎症性肠病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结肠组织(肠镜及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正常).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诊断均依据于常规影像学、内镜学及组织学标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CD14表达量.结果: 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表达CD14.UC患者CD14阳性细胞百分数高于CD患者,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较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t=4.404, P<0.01),CD患者较正常对照亦见显著性差异(t=3.324,P<0.01).CD14的表达与疾病活动度(diseaseactivity index, DAI)相关, UC组轻、中、重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6.709, P<0.01);CD组轻、中、重度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F=12.880, P<0.01).结论: CD14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 其表达强度反映了该病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6.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备受关注。尽管大部分基础实验研究证明ADSCs具有“促肿瘤”的作用,但是临床病例调查分析结果却有所不同。本文系统性回顾了ADSCs的生物学特性,ADSCs在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ADSCs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以及自体脂肪填充或移植的临床现状,对实验室基础研究及临床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滤除白细胞异体血对围术期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术中行异体输血的患儿359例,年龄3个月~14岁,体重5~74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163)术中输注未滤除白细胞的异体血;滤除白细胞异体血组(D组,n=196)术中输注滤除白细胞的异体血.分别于输血前、输血后2和6d时,采外周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56+的水平,计算CD4+/CD8+.记录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输血后6d时CD3+、CD4+、CD4+/CD8+和CD56+的水平升高,引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CD8+水平、术中输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输注滤除白细胞的异体血有助于改善围术期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