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手足口病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交流儿童手足口病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8年5-7月诊治的68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儿中,平均年龄3.2岁,所有病例均有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经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后,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儿童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002年3月~2007年8月128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均〉2岁,平均发病年龄(8.2+2.9)岁者占77.8%.71.3%患儿于冬春季节发病,62.5%患儿有明确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胃肠道症状首发时21.3%发生误诊;②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紫癜,分布于下肢99.0%,臀部45.3%,上肢17.8%,38.6%反复出现,76.3%紫癜于1个月内消退.胃肠道症状及关节症状发生率是58.5%和45.5%;(④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48.3%,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病理改变主要为Ⅰ~Ⅲ级(80.6%)。结论: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病,以消化道症状首发时易误诊,也较严重,紫癜性肾炎决定预后。  相似文献   
3.
吴冬科  杨明  吴星恒 《山东医药》2010,50(52):17-18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1~14岁的原发性NS和健康体检儿童各40例,分别检测血浆vWF、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结果患病组血浆vWF、D-D较健康对照组增高,血浆AT-Ⅲ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VWF是反映儿童NS高凝状态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5.
老年人带状疱疹1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于在出疹前可以无特异表现.仅有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临床上容易误诊.尤其是老年人.神经痛的发生率高.误诊率也较高.本文就我科自1995年至今收治的10例老年带状疱疹误诊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 1998~ 2 0 0 0年收入院的肝豆状核变性 10例临床资料 ,提示对有本病家族史 ,原因不明的肝病 ,婴儿肝炎综合征 ,溶血性贫血 ,肾病变 ,或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 ,都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对明确诊断、及早治疗、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肝豆状核变性 (HLD)患儿 10例 ,均为男性 ,年龄 9个月~ 13岁。来自农村 8例 ,城市 2例。有明确阳性家族史 1例 ,其它 9例均有父母血铜蓝蛋白偏低或一方偏低。自发病到就诊时间 :~ 1周 1例 ,~ 3个月 8例 ,~ 1年半 1例。以肝病 (肝硬化腹水 ,婴儿肝…  相似文献   
7.
8.
吴冬科  杨明  吴星恒 《山东医药》2011,51(52):62-64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的关系,以及低分子肝素钙对儿童NS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用药物干预方法(双盲法)对40例NS患儿进行治疗,A组(20例)在基本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干预治疗,B组(20例)在基本治疗基础上予以双嘧达莫片(潘生丁)口服抗凝,另选40例正常体检小儿做为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血浆vWF、D-二聚体、AT-Ⅲ、PT、APTT、血小板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胆固醇,比较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儿童NS患者较C组血浆vWF、D-二聚体增高,血浆AT-Ⅲ水平降低(P均〈0.01)。A、B组治疗后血浆vWF及D-二聚体较治疗前下降,血浆AT-Ⅲ较治疗前上升(P〈0.01或〈0.05)。A组治疗后尿蛋白及胆固醇下降程度大于B组,白蛋白回升比B组明显,D-二聚体及vWF水平低于B组,AT-Ⅲ水平高于B组(P均〈0.05)。结论血浆vWF是反映儿童NS高凝状态的早期敏感指标,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改善儿童NS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危险度分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LA)的结合指数(BI)的变化,了解ACLA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及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年龄≥60岁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和30名健康者以及20名年龄<60岁健康者ACLA的BI,对不同危险度分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CLA的BI进行比较.对患病组60例患者予以缬沙坦80~160 mg/d干预治疗6周,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ACLA的疗效.结果 老年高血压中危、高危、极高危组ACLA的BI与健康组、低危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低危组与健康对照组ACLA的B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的两组健康者ACLA的B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缬沙坦80~160 mg/d治疗6周后,各组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其中老年高血压中危、高危、极高危组ACLA的B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危险程度越高,ACLA的BI下降越显著.结论 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ACLA的测定对预测高血压病情轻重及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缬沙坦降压疗效显著,能改善高血压引起的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经回顾性分析2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得出:用丙种球蛋白(IVIG+ASP)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8.3%,用阿斯匹林(ASP)组为50%。冠状动脉损害前者呈轻度扩张,后者表现为多发性扩张和巨大动脉瘤,提示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是预防CAD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