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滤膜的应用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断层显像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乳腺癌的TI-2NOM0114例患者按初次门诊就诊单双日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9例患者,对照组65例。试验组患者乳晕皮下注射经滤膜预处理^99m Tc-硫胶体显像剂1mCi,对照组注射未经滤膜处理相同活度显像剂,17h后行局部断层显像并观察对诊断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断层显像阳性率为91.8%,对照组为92.3%,2组断层显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7,P>0.05)。结论滤膜的应用对乳腺前哨淋巴结^99m Tc-硫胶体断层显像诊断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最佳剂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肝癌.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依据剂量不同分成100Gy剂量组、140Gy剂量组,观察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总疗效上,140Gy剂量组和100Gy剂量组的总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00Gy剂量组治疗后血小板、白细胞、谷丙转氨酶、甲胎蛋白较140Gy剂量组治疗后改善更加显著(P<0.05);生活质量上,140Gy剂量组的提高率为18.75%、总有效率为43.75%,100Gy剂量组提高率为46.87%、总有效率为78.2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在腹水、胆汁瘘、肝衰竭发生率上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100Gy组治疗效果和140Gy组差异不显著,均有明显治疗效果;不良反应100Gy组则明显低于140Gy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53抗体与P53基因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并探讨P53基因治疗后血清P53抗体与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水平、肝内肿瘤情况以及Child-Pugh评分的关系,为原发性肝癌的P53基因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 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给予速溶表柔比星+今又生处理,分析行TACE半年后血清P53抗体水平与P53基因治疗效果以及具体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术后半年的低Child-Pugh评分组、低水平肿瘤标志组、高肝功能组的血清P53抗体水平高于相对应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②不同肝内肿瘤个数的血清P53抗体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小肿瘤组的血清P53抗体水平高于大肿瘤组(P<0.01);③血清P53抗体水平与AFP、CEA、AST/ALT、GGT/ALT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采用P53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且血清P53抗体水平与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具有相关性,可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HIFU组(n=28)与联合组(HIFU+125I粒子植入术,n=3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的甲胎蛋白(AF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完成2年随访,记录其复发、转移情况,统计其生存率。结果①联合组患者总缓解率为84.38%,高于HIFU组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P均降低,联合组降低幅度高于HIFU组[(86.41±35.28) ng/mL vs (116.67±38.4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13%,低于HIFU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联合组患者复发、转移率分别为9.38%和6.25%,均低于HIFU组的32.71%和21.43%,仅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5.63%、50.00%,均高于HIFU组的42.86%、25.00%,仅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总缓解率高,对患者正常肝组织损伤小,可充分杀灭肿瘤细胞,降低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刘扬  刘荔萍  吴会静 《山东医药》2009,49(18):36-36
患儿 男,15个月,体质量11kg,间断腹痛、便血3d,每次便血量约70ml,共计7次。体示贫血貌,下腹部压痛,余无异常。血红蛋白74g/L。止血治疗无效。由患儿头皮建立静脉通道,按患儿体质量给予镇静剂,安静后由三通管静脉注射NaTcO4 133MBq,第1时相以2s/帧采集60s,第2时相以15s/帧采集至30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相同活度不同体积的99mTc-硫胶体对乳腺前哨淋巴结断层显像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乳腺癌的4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7例),选择3、6、9、12点位分别于乳晕皮下注射总放射性活度为1m Ci,总体积为1ml和2ml的99mTc-硫胶体显像剂,17 h后行局部断层显像并观察对诊断的影响。结果注射体积为2 ml的观察组患者断层显像阳性诊断率为95.0%;注射体积为1 ml的对照组患者断层显像阳性率为92.6%,两组断层显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67,P>0.05)。结论注射相同活度而不同体积的99mTc-硫胶体对乳腺前哨淋巴结断层显像诊断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联合检测CEA、VEGF含量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腔积液常见于各种良性和恶性疾病,对两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寻找胸腔积液中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本实验选择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两个肿瘤标志物CEA、VEGF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增强CT在肺癌患者中鉴别诊断肾上腺转移瘤和乏脂性腺瘤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18例(转移瘤组67例;乏脂性腺瘤组51例)伴有单侧肾上腺实性结节、且行胸部或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CT扫描的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肺癌临床分期、肾上腺结节的大小、位置、平扫和双期增强CT值、囊变/坏死及强化峰值期。利用单变量分析筛选出在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参数后,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诊断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评价各特征参数及诊断模型的效能。结果 转移瘤组的平扫CT值高于腺瘤组(P<0.001),且其男性、形态不规则、囊变/坏死以及Ⅲ/Ⅳ肺癌临床分期的比例均高于腺瘤组(均P<0.05)。与转移瘤比较,乏脂性腺瘤呈相对更快的“快进快出”强化模式(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AUC=0.672)、平扫CT值(AUC=0.776)、囊变/坏死(AUC=0.580)、肺癌临床分期(AUC=0.671)和强化峰值期(AUC=0.671)是预测肺癌肾上腺转移...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α-L岩藻糖苷酶(AFU)含量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恶性和27例良性胸腔积液中VEGF、CEA、ADA、AFU的检测结果.VEGF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CEA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ADA、AFU使用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分析.③结果 在恶性疾病中,VEGF、CEA、AFU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ADA明显低于良性疾病组,VEGF、CEA、AFU对恶性胸水诊断其敏感性分别为85.6%、70.6%、88.8%,特异性分别为92.6%、96.3%、82.2%,准确性分别为88.8%、82.0%、85.2%,与CEA单项检测比较,VEGF、CEA、AFU三项联合检测,以任意一项阳性为阳性判断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④结论 VEGF、CEA、AFU联合检测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良性胸腔积液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明胶-壳聚糖膜对扩张皮瓣纤维包膜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制做扩张皮瓣模型,植入明胶-壳聚糖膜,定期注水扩张,切取扩张器表面纤维包膜,制作病理切片。测量纤维包膜内毛细血管及胶原的含量。结果光镜下,包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沉积构成,并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增生。实验组术后6周和12周包膜胶原面密度分别为(0.22±0.08)和(0.27±0.05)较对照组(0.37±0.07)和(0.34±0.07)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3.20,P0.05)。实验组包膜中毛细血管面密度,术后6周为(0.13±0.18),低于对照组(0.15±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术后12周时,两组包膜中毛细血管面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结论明胶-壳聚糖膜干预纤维包膜的形成,减少包膜中胶原含量,对纤维包膜有抑制作用,不影响皮瓣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