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住院依赖性的预测模型,探讨住院依赖性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67例老年科住院患者的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产生住院依赖性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LnLP/(1-P)]=-11.131+2.640X2+1.853 X4+2.152 X5+1.866 X7-1.213 X10-1.748X16。该模型预测住院依赖性的灵敏度71.9%,特异度91.2%,准确度为83.8%。结论年龄、婚姻状况、同住者、合并症、生活自理能力和焦虑抑郁状态影响住院依赖性的发生,本研究得到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骨骼肌去肌腱对碳酸酐酶3(CA3)蛋白表达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切断大鼠同侧趾长伸肌或比目鱼肌远心端的肌腱,取术后7、14、28和56 d的两侧(去肌腱组和对照组)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肌肉组织,对相邻组织切片分别进行ATPase染色和CA3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分析CA3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远期预后与多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的104例住院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Bobath康复训练,出院后继续在社区医院或者家中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后6个月分别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记录患者发病前及治疗期间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远期预后与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认知状态、抑郁、家庭支持状况等4种因素是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小便失禁和年龄也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多种相关因素对康复治疗的远期疗效造成影响,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状态和加强家庭支持将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及其变化特征。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0例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在体位改变时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改变,全自动监护仪同时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与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仰卧位时糖尿病组MCA-Vm明显低于对照组(43.83±2.84、49.85±2.73,P<0.01)。由仰卧位快速起坐时,2组MCA-Vm均下降,但糖尿病组的MCA-Vm下降幅度(ΔVm)明显低于对照组(-5.23±1.74、-10.45±2.30,P<0.01),在时间-速度曲线上,糖尿病组的ΔVm曲线较对照组平坦。结论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表现为静态体位时脑血流速度降低,体位改变时脑血流速度变化迟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2例CAS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VEGF的水平。结果CAS组VEGF水平为(2.69±1.54)ng/L,正常对照组为(0.69±0.32)ng/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S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血清VEGF高水平可能成为CAS出现及以后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和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超声心动图(简称扇超)检出的178例病人的临床症状、扇超表现、心功能及心律失常情况进行r同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80岁以上检出率(61.95%),主动脉根部钙化发生率(97.19%),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率(66.29%),房性心律失常占75.48%。结论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最常见部位为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瓣,心功能改变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有关。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及房空传导阻滞为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在脑动脉微栓子导致的大脑神经元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微栓子3 d组、微栓子7 d组、假手术3 d组和假手术7 d组 (均n=12).微栓子组将25~50 mm全血凝块微栓子注入SD大鼠左侧颈内动脉,建立脑梗死阈值下微栓子导致的脑损伤模型.损伤后3 d和7 d分批处死大鼠,CD1...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APP/PS1双转基因叠加脑梗死阈值下脑动脉微栓子的小鼠模型,进一步探讨脑梗死阈值下脑动脉微栓子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损伤叠加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野生型小鼠对照组(n=12),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假手术组(n=12)和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叠加微栓子组(n=12),微栓子组经左侧颈内动脉注入25-50μm大小的全血凝块微栓子100个/300μL,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3d和7d,HE染色观察有无梗死灶,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GFAP免疫组化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结果3组小鼠HE染色均未发现缺血梗死灶,脑梗死阈值下微栓子模型造模成功。凋亡细胞阳性率和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对照组〈假手术组〈微栓子组,3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在微栓子组,凋亡细胞和GFAP阳性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d组较3d表达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梗死闯值下的微栓子,虽未导致脑梗死,但可以促进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胶质细胞的激活,诱发并加重AD的炎症反应进程,促进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人步速减慢的危险因素,建立步速减慢的简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以≥60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生活习惯、患病史以及实验室指标等。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步速减慢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模型,最后对该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共纳入546例受试者,其中278例受试者存在步速减慢。认知障碍、年龄增大、体力活动减少、代谢综合征、焦虑症、低血清白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老年人发生步速减慢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该模型的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8 (P<0.001,95%CI:0.794~0.862),显示出良好的区分性。应用校准曲线校准该模型,模型的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重合,表现出较强的校准能力,模型决策曲线远离两条极端的直线。最后采用B ootstrap自抽样法对该模型进行内部校验。结论 该模型对高危个体发生步速减慢的预测效果好,可为老年人步速减慢的风险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脑动脉微栓子的神经损伤机制,建立脑梗死阈值下脑动脉微栓子诱发脑损伤的大鼠模型。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微栓子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后,每组又分为3d和7d组,每组6只大鼠。经左侧颈内动脉分别注入25~50μm大小的全血凝块微栓子100个/300μl或等量的等渗盐水。于造模后3d和7d,采用HE染色观察有无梗死灶、TUNEL染色和Caspase-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定量分析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微栓子组和假手术组所有大鼠HE染色未发现缺血梗死灶。TUNEL染色显示假手术组仅见少量凋亡细胞,而微栓子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01),并且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7d组较3d组更明显(P〈0.00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假手术组仅见零星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而微栓子组明显增加(P〈0.001),并且7d组比3d组更明显(P〈0.001)。结论25~50μm的全血凝块微栓子以100个/300μl的浓度缓慢注入到大鼠颈内动脉,不一定能造成脑梗死,但可以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