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5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6篇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康  吕树铮  蔡春辉 《中国医药》2009,4(8):564-566
目的明确Angiomemor(美国Simbionix公司生产)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是否有助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方法选取16名无血管放射介入经验的心血管医生,接受相同课时的冠状动脉介入造影理论培训后,按随机表编码随机分为模拟器培训组与非培训组各8名,模拟器培训组8名医生接受Angiomemor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培训,模拟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非培训组8名心血管医生未接受仿真模拟器培训。在随后的真实临床环境中操作冠状动脉造影时,评价2组医生冠状动脉造影操作过程中错误的频数、平均造影时间、造影剂使用量及术中放射线剂量。结果相对于非培训组,模拟器培训组医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中错误频数减少62.5%、平均造影时间减少44.0%、造影剂使用量减少44.0%,术中平均放射线曝光时间减少了57.7%,平均X线累计曝光剂量减少51.6%,单位面积X线累计曝光剂量减少了52.4%。结论Angiomemor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有助于医生较快地熟练掌握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冠状动脉介入规范化培训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替米沙坦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因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NYHA分级Ⅱ~Ⅲ级)住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强心、利尿、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一组加用替米沙坦80mg/d;另一组加用培哚普利4 mg/d,随访6个月,分别监测患者的血压、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比较活动耐量和住院次数.结果替米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患者的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6)%比(7.4±3.7)%,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4.8)mm比(5.4±5.4)mm,P>0.05],血压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3.5±5.4)mm Hg比(11.5±3.9)mm Hg,舒张压(10.8±3.6)mm Hg比(8.9±4.3)mm Hg,均P>0.05)].结论在小样本观察中替米沙坦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疗效至少等同于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3.
水蛭和丹参对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2,自引:2,他引:72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TA)后再狭窄的预防方法。方法:将60支髂动脉(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支髂动脉):水蛭组、丹参组和对照组,造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并进行TA后,水蛭组每天饲喂2g水蛭粉和普通饲料,丹参组每天饲喂2g丹参粉和普通饲料,对照组每天只饲喂普通饲料,30天后,进行血管造影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1)水蛭组髂动脉内膜厚度(40.1±9.8μm)显著小于丹参组(4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时限大于0.12 ms,其临床特点和相关疾病分析。方法收集2010-01-01-2010-12-31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期间体表心电图提示P波时限大于0.12 ms的患者134例。收集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占51%,其中30例合并冠心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44%,同时合并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18例,占26%,其中冠心病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例,心肌梗死患者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5例,占7.4%。肾功能不全患者20例,占1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5例,占11%,癌症患者34例,占25%,以肺癌患者居多。结论心电图P波增宽临床上疾病以高血压患者为主,其中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肾功能不全和扩张型心肌病,癌症也是造成体表心电图P波增宽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冠心病是由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控制危险因素是其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环节~([1-2])。本文报道了1例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由于危险因素控制不佳,3年内斑块迅速发展、破裂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6.
对 1 0例经静脉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ICD的治疗效果。男 6例、女 4例 ,年龄 5 6.9± 1 3.3( 30~ 70 )岁。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 6例、心肌病 3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 1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证实有室性心动过速或 /和心室颤动。ICD具有多项治疗及信息储存记忆功能。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 2 9.3± 2 0 .4( 8~ 64)个月 ,7例患者分别接受了抗心动过速起搏、电转复及电除颤治疗。 2例患者因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 ,ICD给予误治疗。 1例患者术后 3年发生电极断裂。结论 :常规进行随访和设定合适的诊断和治疗参数 ,对保证ICD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铊201核素心肌显像)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并发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地将102例疑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52例和非代谢综合征(对照组)50例,分别进行负荷的铊-201核素心肌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两组患者铊-201核素心肌显像诊断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组铊-201核素心肌显像诊断敏感性84%、特异性35%,对照组敏感性78%、特异性52%.两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代谢综合征并发冠心病患者的铊-201核素心肌显像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双对吻挤压(DK crush)和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 crush组(n=155)和经典挤压组(n=156),随访时间8个月.一级及二级终点分别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和血管直径再狭窄及晚期丢失.结果 DK crush组糖尿病患者较多.经典挤压组及DKcrush组最终对吻扩张(FKBI)成功率分别为76%和100%(P<0.001).DK crush术式的不足包括造影剂用量大(P=0.04)、球囊数量多(P<0.01)、手术时间长(P<0.001),但是对吻扩张不满意率显著减少(27.6%比6.3%,P<0.01).临床随访率为100%,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为82%.经典挤压组累计再狭窄率为32.3%,而DK crush组为20.3%(P=0.01),经典挤压组分支血管再狭窄率高(24.4%比12.3%,P=0.01),而两组间主干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的累计MACE发生率为24.4%(FKBI失败组为35.9%,FKBI成功组为19.7%),显著高于DK crush组(11.4%,P=0.02).经典挤压组血栓栓塞率为3.2%(FKBI失败组为5.1%,FKBI成功组为1.7%),而DK crush组为1.3%(P>0.05).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无靶病变血运重建生存率为75.4%(FKBI失败组为71.2%,FKBI成功组为77.6%),而DK crush组为89.5%(P=0.002).结论 DK crush可能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出现运动中心电图上斜型ST段下降及运动后合并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2014年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2095例患者中,选取99例平板运动试验出现运动中心电图上斜型ST段下降>0.10 m V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根据CAG中病变最严重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分为4组:A组(无狭窄)12例,B组(0~50%)15例,C组(51%~75%)23例,D组(76%~100%)49例。对4组患者一般情况、平板运动试验前中后各项指标、静息心率、最大目标百分比、运动时间、METS值、运动时心电图ST段下降最大值、运动时ST段下降持续时间、运动后是否合并ST段下降、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4组患者一般情况、静息心律、最大目标百分比、运动时间、运动耐量(ME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较好;4组患者心电图上斜性ST段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合并ST段下降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P=0.014,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3141)。运动后出现心电图ST段下降多为水平型或下斜型(89.6%)。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心电图ST段下降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相关性,可作为判别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性期白细胞计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AMI的患者 16 2例 ,分别于入院即刻和发病后第 1、3、7d测定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于发病 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LVEF)并记录入院期间心脏事件情况。结果 :1.白细胞增高者LVEF明显低于白细胞正常者。 2 .单核细胞增高者CK、CK MB峰值、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均与临床预后有关 ,而单核细胞增高是判断AMI近期预后的更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