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状态下,骨碎补总黄酮抑制JNK通路促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含有骨碎补总黄酮药物的血清及不含药物的血清。随机分组给药,分为失重组、失重骨碎补总黄酮药物干预组(失重药物组)和失重空白血清组3组,随后建立失重模型,加入骨碎补血清培养液,观察形态学变化,噻唑蓝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PNPP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PCR测定氨基末端激酶(Jun Nterminal kinase,JNK)表达。结果:与失重组比较,失重空白血清组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明显(P0.05),ALP活性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重药物组与其他组比较,JNK通路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能是通过抑制JNK通路促进失重下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背景2002年在对468位加拿大骨科医生的调查中发现,他们不选择区域麻醉的2个主要原因是区域麻醉延长了在手术室的停留时间且不能保证成功率。我们重新分析了这些研究数据,考察了上述原因是否是外科医生喜爱采用外周神经阻滞的最好预测指标。方法原调查包括5项手术操作,其中3项与本次的结果再分析相关,分别是:关节镜下肩部手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外科医生在自己接受手术时优先选择周围神经阻滞能够强烈预测他们为患者选择麻醉方法的倾向性(全部P〈0.001)。这种一致性在关节镜下肩部手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分别为89%、87%和93%。外科医生对实施区域阻滞的时间(P≥0.27)或者是阻滞成功率的认知(P≥0.30),几乎不会增加外科医生为其患者选择麻醉方法的预测值;外科医生对实施区域阻滞时间的认知(Kendall's τ≤0.04,P≥0.28)或者是阻滞成功率的认知(Kendall’s τ≤0.02,P≥0.24),也几乎不能直接预测外科医生为患者选择麻醉方法的倾向性。从经济学角度,部分外科医生(37%、95%可信区间:32%~41%)在某些而非全部的操作中(即为1或2比0或3)选择周围神经阻滞。结论外科医生在自己手术时对周围神经阻滞是否优先选择能够预测其对患者麻醉方法选择的倾向性。在手术室停留时间的延长和对区域阻滞成功率的认知没有因经济因素而增加外科医生为其患者选择麻醉方法的倾向性。这些结果对更好地预测纯经济收入对区域阻滞麻醉的影响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本研究采用实时心率变异性(HRV)探讨交感迷走神经活性,并确定其与血浆儿茶酚胺的关系,以明确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短期心脏调节机制。方法选择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P组)和20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I组),连续监测HRV、收缩压和心率。低频和高频频谱分别表示交感和副交感活性,低频/高频(LF/HF)比值代表交感迷走神经的平衡关系。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收集血样检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重复测量值经对数转换后,对其均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用Spearman秩和检验计算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结果P组在腹腔内注气阶段和肿瘤切除时所有患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都增加,而I组无显著变化。其中16例患者的收缩压、心率、低频和LF/HF比值同时增加。4例患者的低频和LF/HF比值降低,其中3例收缩压和心率正常,第4例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速。15例患者高频部分增加,5例稳定。低频与去甲肾上腺素(r=0.68,P〈0.001)、收缩压(r=0.66,P〈0.01)以及心率(r=0.62,P〈0.05)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证实在嗜铬细胞瘤手术期间低频HRV、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动脉血压和心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333例GIST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33例GIST均于内镜下完整切除,其中166例经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73例经内镜下肌层剥离术(EMD)治疗,94例经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治疗。1例患者EFR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再次接受内镜下治疗并痊愈。余患者术后无出血、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术后复发风险评估系统,共34例患者为中高危,其中23例规范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对中高危患者随访6~4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1(13,34)个月,除1例高危患者失访外,余33例均存活,未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内镜下治疗胃GIST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食管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AK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K在40例食管癌组织、4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提示:40例食管癌组织中有16例(40.0%)FAK呈强阳性染色,15例(37.5%)FAK呈弱阳性染色,9例(22.5%)FAK表达缺失;4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3例(7.5%)FAK呈强阳性染色,7例(17.5%)FAK呈弱阳性染色,30例(75.0%)FAK表达缺失,FAK在食管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7.5%)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的阳性表达率(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相关(P0.05),低分化食管癌组FAK蛋白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结论 FAK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其表达量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有关,FAK在正常食管组织中表达缺失或减少。FAK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其表达的高低有可能作为食管癌预后判断的一种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7岁,以“皮肤巩膜黄染1周”于2009年9月14日入院.该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尿黄,大便陶土色,皮肤瘙痒,消瘦,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入院查体:体温37℃,除皮肤巩膜黄染外,查体均无异常.在当地医院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肝内实性占位,肝内胆管扩张.肝功能检查示AST 121 U/L,总胆红素420μmol/L,直接胆红素229μmol/L.入院时初步诊断为:阻塞性黄疸,肝癌待查.进一步检查肝脏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甲胎蛋白,CA199,血常规,肝功能,凝血象等.肝功能:AST 80 U/L,γ-谷氨酰转移酶317 U/L,碱性磷酸酶504U/L,总胆红素321.6μmol/L,直接胆红素247.4 μ mol/L.  相似文献   
7.
8.
不同浓度As2O3对293t细胞和HeLa细胞的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治疗剂和环境污染物的毒副作用.方法用As2O3作用于293t细胞和HeLa细胞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仪、Hoechst33258染色、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检测细胞凋亡和增殖;检测293t细胞增殖用细胞记数板连续记数6天.结果 3~5μmol/L As2O3作用24h可诱发HeLa细胞发生凋亡,而293t则不发生明显的凋亡.低浓度As2O3(<2μmol/L)可抑制293t细胞增殖.结论不同浓度的As2O3对HeLa细胞和293t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背景一般认为小儿硬膜外麻醉(EA)时血液动力学稳定,但与成人相比,硬膜外麻醉对婴儿心排出量(cO)的血液动力学影响研究较少。方法本研究使用经食管多普勒监测CO,前瞻性地研究了14例拟行腹部外科手术、体重小于10埏的婴儿。在七氟烷全身麻醉期间,用0.25%布比卡因和1:200000肾上腺素的复合液以0.75ml/kg给予腰部EA,麻醉前后用经食管多普勒监测CO。分别在施行硬膜外麻醉前、麻醉后5、15和20分钟测量CO、动脉血压和心率。结果七氟烷和舒芬太尼麻醉患儿接受EA后心脏每搏量增加29%(P〈0.0001),心率降低13%(P〈0.0001)。同时EA使收缩期动脉压、舒张期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全身血管阻力分别明显降低11%、18%、15%和25%。相反,CO保持不变。结论观察到的每搏量增加可能是由于EA 引起的交感神经阻滞使后负荷最佳化的结果。本研究证实体重小于10kg的婴儿实施EA时血液动力学稳定,此结果支持队在小儿群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的特征和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对异位胰腺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8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黏膜下肿物患者,经EUS检查后行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异位胰腺者。观察其EUS下的特征,并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17例(54.84%)病变位于胃窦,6例(19.35%)位于胃体,5例(16.13%)位于十二指肠,2例(6.45%)位于胃底,1例(3.23%)位于食管;4例(12.90%)表面有中央凹陷;24例(77.42%)呈低回声;14例(45.16%)起源于黏膜下层,8例(25.81%)起源于固有肌层,7例(22.58%)起源于黏膜肌层,2例(6.45%)累及多层;18例(58.06%)内部回声均匀;26例(83.87%)边界清晰。17例(54.84%)患者行内镜固有肌层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EMD),14例(45.16%)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均一次性切除,术后随访均无瘤体残留及复发。结论 异位胰腺好发于胃窦,胃体、十二指肠为次,以低回声为主,内部回声多均匀,边界大多清晰,多起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可以为异位胰腺提供病理诊断的标本,同时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