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7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了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抗胃溃疡的作用,本文进行了大鼠应激胃溃疡型,大鼠醋酸烧灼的胃溃疡型及大鼠无水乙醇胃粘膜损伤型的动物实验观察。结果表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应急型及乙醇型胃溃疡模型保护效果明显,但对醋酸烧灼法引起的胃溃疡模型无明显的保护效果,其保护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美洲大蠊若虫cDNA文库中筛选黑胸大蠊抗原相关基因,以期获得黑胸大蠊有潜在药用价值的蛋白质、多肽成分。方法用黑胸大蠊若虫免疫兔血清筛选美洲大蠊若虫cDNA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和序列测定,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及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经三轮复筛,从多个持续阳性克隆中挑选出3个进行测序、分析,其中N1克隆为新基因,Score<50,命名为Parcxpwnx01,GenBank登录号为AY838802。该基因编码231个氨基酸,初步预测该蛋白可能为一具信号转导功能的跨膜蛋白。N2克隆与美洲大蠊核蛋白体16SRNA基因高度同源,N3与黑胸大蠊线粒体DNA高度同源。结论免疫筛选获得与黑胸大蠊若虫抗原相关的基因克隆,其编码的蛋白结构和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及紫外线致弱尾蚴虫体间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与制备血吸虫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虫体总蛋白,经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凝胶银染并利用ImageMaster2DSoftware5.0凝胶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差异表达蛋白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鉴定。结果二维凝胶电泳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各分离出至少1277、1173个清晰、独立的蛋白点,蛋白点匹配率为72.7%,大多数蛋白点相对分子量处于22000~95000范围内,理论等电点为5~8。尾蚴经紫外线致弱前后共发现1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5个蛋白于致弱尾蚴中表达消失,12个表达下调,1个表达增强,未见新增表达蛋白。其中13个差异表达蛋白经MALDI-TOF-MS鉴定分析,获悉其肽指纹图谱、理论等电点、分子量及表达水平变化等相关信息。结论利用二维电泳、MALDI-TOF-MS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共鉴定出13个致弱尾蚴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阐明致弱尾蚴诱导宿主产生高免疫保护力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虫卵与旋毛虫肌蚴间相似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日本血吸虫虫卵与旋毛虫肌蚴间共同抗原的相似程度。方法 :应用 EITB和 ELISA技术对此 2种寄生虫可溶性抗原进行了血清学交叉反应分析。结果 :EITB显示 :在Ts ML A中 ,4 4、 53、 60、 64、 66/ 70 k Da和约 10 0 k Da的抗原为 Sj IRS识别 ,而 31、 4 2、 4 6、 51/53和 58/ 60 k Da成分为 α- Sj EARS识别 ;在 Sj EA中 ,4 6、58和 64k Da抗原为 Ts IRS识别 ,58、60、64和 70 k Da成分为α- Ts MLARS识别。EL ISA显示 :在 Sj IRS中抗 Ts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在Ts IRS中所含抗血吸虫卵的抗体滴度。结论 :日本血吸虫卵与旋毛虫肌蚴间存有较多的共同抗原决定簇 ,但两者间的相似程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和鉴定广州管圆线虫未知基因序列,丰富该虫的基因序列数据,为寻找诊断或药物靶点分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构建广州管圆线虫Ⅳ期幼虫cDNA噬菌体文库,随机挑选单个噬菌斑,提取噬菌体DNA进行PCR,扩增其插入的cDNA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了51条广州管圆线虫基因的EST序列,并提交至GenBank,这些基因包括半乳糖凝集素10,半乳糖凝集素140,表皮蛋白,CRE-RPS-24蛋白等.序列分析结果提示,表皮蛋白和CRE-RPS-24蛋白可能为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分子,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 获得51条广州管圆线虫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广州管圆线虫致病机制及候选抗原分子提供了新的序列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pcDNA3/SjCWL01核酸疫苗并进行免疫保护效果观察,评价其作为疫苗的潜能。方法将日本血吸虫基因SjCWL01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目的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将pcDNA3/SjCWL01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大量制备DNA疫苗并免疫小鼠3次,间隔2w,末次免疫后2w,用ELISA法检测免疫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感染后45d剖杀冲虫,分别计算减虫率,每克肝、粪卵减少率。结果重组DNA疫苗(pcDNA3/SjCWL01)与对照组比较,虫荷、每克肝卵、每克粪卵数分别下降了27.6%,39.5%,45.9%。结论表明pcD-NA3/SjCWL01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8.
寄生虫来源的天冬氨酸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参与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入侵与锚定、获取营养、改造宿主环境及免疫逃逸等过程。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特性不仅有助于揭示寄生虫的致病机理,亦能促进以天冬氨酸蛋白酶作为靶点的抗寄生虫药物及疫苗的研发。本文就寄生虫来源的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种类、结构和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双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骨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双骨汤,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6周后对比两组血清骨性碱磷酸(BAL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钙素(BGP)以及骨强度(SOS)变化情况,6周、12周后在x线下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6周后BALP、PICP、BG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01),两组比较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后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97%,对照组骨折愈合率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骨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基于基因组学的日本血吸虫序列分析平台。[方法]基于工作站和Linux操作系统,利用公开的日本血吸虫或相关资源,收集有关生物信息学序列分析工具,并自行编写相关软件实现多种资源的有机整合。[结果]构建了本地化的日本血吸虫序列分析平台,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了日本血吸虫EST序列的电子延伸系统、基于日本血吸虫EST数据库的同源全长cDNA序列检索系统和序列自动注释系统等。[结论]所构建的序列分析平台不仅可以完成常规的序列分析工作,还可成功地完成EST序列的电子延伸,同源全长cDNA序列的检索以及序列的自动注释,它可对大规模日本血吸虫序列进行快速、方便、高效的分析,为充分利用血吸虫基因组开展疫苗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